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最後的晚餐」,病痛纏身也要享用的法式美食究竟是什麼?

2021-12-03 18:14

? 人氣

法國養病膳食「生蠔」,取其命而延己命

法國將生蠔奉為養病膳食,重病總統在短時間內解決30隻生蠔(圖/ Garreth Paul @Unsplash)
法國將生蠔奉為養病膳食,重病總統在短時間內解決30隻生蠔(圖/ Garreth Paul @Unsplash)

兩名保鏢將病人放在躺椅上。這時大家已經坐在餐桌旁,然而密特朗似乎對周遭環境全無意識。直到侍者端出生蠔上桌、送到躺椅旁時,他原本萎靡的身體才彷彿有了生機。我們都知道生蠔宜生吃,所以法國人常把牠們奉為養病膳食,意思是以取命延命。而此時病重的總統在短時間內就急著把三十隻生蠔解決掉,幾乎不給自己喘息的機會。是什麼驅使他如此毫無節制的貪食?不可能是飢餓,比較可能的是義務。身為一個中心文化為美酒佳餚、並且認為「吃得好」是人民基本權利之國家首長,在飲食上想必有以身作則的責任。在生蠔下肚後,總統陷入昏沉消化中,再度退隱到自己的世界裡,對大餐桌上的交談充耳不聞。然而,一輩子生活在無時無刻的警惕中,讓他即便身在淺夢裡,還是能聽到令幾位客人充滿期待的上菜通知:「圃鵐鍋。」這一聲又把神遊的總統帶回了地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至終都講究的法式禮儀,蓋上餐巾避免顯露粗魯的吃相

在食用時,法國人會以餐巾蓋著頭,避免旁人看到粗路吃相(圖/取自 dn.vox-cdn)
在食用時,法國人會以餐巾蓋著頭,避免旁人看到粗路吃相(圖/取自Succession HBO)

現在輪到圃鵐出場了,跨年團員竊竊私語著。而大總統雖然奄奄一息,在對罕見美食的開心期待下,卻聞聲進入間歇性的亢奮中。端上來的鳥兒浸在自身血液和湯汁當中,烤得滾燙。而饕客所渴望的珍饈體積越小,用餐時的儀式就越盛重。古老的傳統不用刀叉,而是使用至少和毛巾一樣大小的白餐巾。此時總統的頭垂掛在餐盤上方,侍者展開餐巾蓋住,消失在餐巾下的總統像是在裡面尋求保護,不想再和這個世界有所牽連,彷彿在進行與一隻小鳥的約會。這隱晦難懂的習俗,是要讓旁人避免看到粗鄙的吃相嗎?國家元首及身旁桌友全都潛匿在各自的大白布下,先吸吮小鳥的腦漿,然後就像吃洋芋片一樣咬碎烤酥的小頭顱和其他部位。不久後,餐巾下這些老饕的臉又逐一顯露出來。

美食當前,總統先生沒有保留,全部送進肚子裡祭五臟廟。圃鵐連幼細的骨頭裡都藏有美味的汁液,原本就該將整隻放入口中咀嚼吃掉,不吐骨頭的。在充滿傳說的西南法,依獵人習俗,當盤子空了,不剩任何殘渣了,餐巾才會抽走。

這一個元旦前夕是總統去世前倒數第八天,可以說是最後的晚餐及法國飲食文化的最終體現。舞台布局高手密特朗在用完這不尋常的一餐後就不再進食,也拒絕任何能延壽的藥物,就這樣死在他離聖母院不遠的巴黎寓所裡。他的遺願是想要埋葬在古代高盧人作為祭壇的勃艮第小山丘上,然而最後並沒有實現。

油悶圃鵐(圖/ 取自geekandsundry)
油悶圃鵐(圖/ 取自geekandsundry

作者簡介

文森‧科林克(Vincent Klink)

德國烹飪大師、美食家、明星大廚,先後經營Postillon及Wielandshöhe餐廳,皆獲米其林一星評等。在主持「ARD 饗宴」(ARD-Buffet)、「文森上菜」(Vincent Klinks Kochkunst) 等美食節目後打開其知名度。其出版作品包括《根菜廚藝年鑑》(Rübe)、《科塔廚藝年鑑》(Cotta's Kulinarischen Almanach) 及《廚師的辛香回憶錄》(Sitting Küchenbull) 等。

出生於1949年的文森‧科林克,年輕時即跟隨巴登的師傅學藝,並在慕尼黑完成烹飪培訓。服完兵役後於1973年通過廚師資格考,1974年回老家施瓦本格明德鎮創業, 1991年後搬到斯圖加特,在園子裡養三窩蜜蜂,閒暇時拉射英格蘭長弓箭。身為技術熟練的低音喇叭業餘愛好者,他常在餘暇與各爵士樂好手在德國各地演出。

文森‧科林克於2010年獲頒國際艾卡特韋奇曼獎(Internationaler Eckart-Witzigmann-Preis)。評委會認為科林克以極優秀的方式,將廚藝、文采、音樂及電視娛樂做了最佳的連結。2014年,巴登符登堡邦頒授文森‧科林克突出貢獻勛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好樹屋《跟著米其林名廚尋味巴黎:從隱藏版美食、星級餐廳到私房食譜,一趟法式頂級味蕾的深度之旅

責任編輯/江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