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之路漫漫,需要堅持,需要持續,更需要全民關注

2021-12-07 16:03

? 人氣

中正大學於2021年2月公布的《109年台灣民眾對司法與犯罪防制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僅有26.7%民眾對於法官可公正公平審理與判決刑事案件持正面評價,代表高達七成民眾對法官審判普遍不信任,也導致民眾對於司法改革無感,對此,黃帝穎也指出,「近幾年的民調,社會所關注的司改議題名列第一名的是不適任司法人員淘汰,及什麼樣的淘汰機制才會符合民意,又不會淪民粹?這是司改的一大重點也是一大難題,而翁茂鍾的百官行述案就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指標。唯有淘汰少數不適任司法人員,才能讓絕大多數奉公守法的司法官不再同受罵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基本上,社會的持續關注將是最有效督促司法公正審判的力量,尤其是身處網路時代,任何司法案件的疑慮、哪些法官有不適任的情況….透過社會公眾的討論,皆能形成輿論壓力外,儘管過去永社主張陪審制與參審制一併試行,但對即將於2023年上路的國民法官制度,也認為將是讓人民參與審判的一個重要的過程,政府有機會藉由國民法官制的落實,增加人民對司法的信任度。」黃帝穎說。

公開透明及瞭解參與  才能消弭司法不信任

當司法制度更加地公開透明,讓社會大眾除了瞭解外,還能參與,將是消弭人民對司法不信任的一個好方式,「就像前段時間,我們也倡議法庭直播,尤其是針對一些指標性案件,若是能夠增加它審理的透明度,人民會更知道司法是怎麼做審判的,而增加透明度的同時對於司法人員而言,也是可以進一步去說服社會大眾,創造雙贏。在美國,法庭直播就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打開電視就能看到,若台灣也能採行,這將是一個司法改革的進步。」

回歸到在中正大學民調中司改的滿意度創新低,同時對於法官的信任度也創新低,「由此可知,百官行述案對於人民對司法信任的重創,絕對是非常重大的一個事件,針對這個事件如果政府沒有做清創,沒有把不適任的司法人員進行排除,這個傷口絕對會持續惡化,這也是為什麼永社要召集義務律師團來對涉貪司法官進行提告,就是因我們真的認為一定要清創,而清創完之後,才能重新再說服社會大眾,贏得他們的信任。台灣民主化得來不易,要獲得人民信任,這樣的民主才會是健全、才會是鞏固的。」黃帝穎強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