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會浪費念書時間?移居澳洲的她,看見「直升機父母」對孩子人生有多大阻礙

2018-04-09 05:20

? 人氣

琳達被男同學突如其來的嚴厲指責,當場哭了起來。坐在車上已打工一年半載的大女兒和另一位跟我們家妹妹一樣十五歲就開始打工的同學潔辛塔,一句話都不敢多答腔,深怕會再度刺激琳達。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圖/photoAC)
澳洲孩子多數沒有「直升機」可搭,多數無法一路上不食人間煙火地「念上去」。(示意圖非本人/photoAC

打工學會的課題

潔辛塔也是大女兒高中最要好的同學,她、琳達和大女兒三人在高中畢業後,因為都就讀同一所大學,所以還不時相約出去聚聚。幾次她們在市中心商場逛,看到一件衣服,有打工的大女兒和潔辛塔都覺得貴了點,決定再隨便走逛;偶爾她倆又看到其他東西,還是不大滿意,覺得價錢可以再便宜一點。

此時,從未打過工的琳達突然說了:「你們倆不是都有在賺錢嗎?為什麼還一直覺得東西很貴呢?」

大女兒和潔辛塔看著她說:「就是因為我們有工作、有賺錢,所以才會買不下去呀!

原來,孩子們自己辛辛苦苦走過掙錢之路後,用錢的觀念顯然起了根本變化;沒工作過的人,似乎覺得錢來得容易,雖然不見得一定天真以為從天上掉下來,但確實比較不能體會工作與掙錢的辛苦。

打過工、做過事的孩子,很自然地會去換算工資和商品價格,當下會以「值不值得」的眼光去思考:這我要做上幾個小時才買得下去?這東西真有那麼喜歡而非買不可嗎?他們很自然地從自己所付出的生命經驗值和掙得的實際工資當中,學習到「量力而為、量入為出」的珍貴課題。

作者│陳之華

旅居澳洲六年,亦曾住過芬蘭、美國、奈及利亞、英國等國十餘年,20歲開始自助旅行,行旅足跡遍歷四十多國。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碩士;曾任職於外商設計公司、美商廣告公司,亦曾於台灣擔任文理教室英文部策劃及講師,也曾於美國開設過個人工作室,以及西非洲卡拉巴大學藝術系講師、芬蘭赫爾辛基國際婦女會理事。現為自由作家、專欄作者;近年來專職於書寫與演講分享,亦關注社會與人文藝術的發展、跨文化趨勢、親職教養、國際教育觀察與研究等等。

著有:《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芬蘭、台灣、澳洲,陳之華與女兒的學習之旅》、《美力芬蘭,從教育建立美感大國》、《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給台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天下文化)、《成就每一個孩子:從芬蘭到台北,陳之華的教育觀察筆記》(天下雜誌)、《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木馬文化)等書,其中多本著作榮登台灣各大書店之強力推薦好書與人文科學、親子教育類的年度Top暢銷書籍、當月選書,以及多處地方縣市政府、文化局及教育單位之優質與年度推薦好書,多本著作已分別出版簡體文版、韓文版、新馬華文版。

本文經授權轉自遠流出版《預習世代:無懼未來的青春教養故事》(原標題:打工,不是笨與不笨的問題)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