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困惑的日本:疫情明明很緊急,在家工作比率為何只有美國一半?

2022-03-25 15:20

? 人氣

但筆者認為,究其根源,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日本的工作特性,非定式的腦力勞動要素為主的業務(task)較少,大多數員工承擔著以定式業務或體力勞動要素為主的業務;二是利用數位化和資訊通信技術(ICT)的程度還很落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所謂業務,指的是開展工作時的任務內容,這裡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被分類為「抽象業務」的非定式、需要較多分析和對話的業務(需要策劃立項、分析、溝通的業務等)。與重複內容較多的定式化事務和伴有體力勞動的業務相比,這些抽象業務具有自身特性,那就是即使採用居家辦公模式也不會受到影響,比較容易開展。

居家辦公率和ICT利用度偏低

關於這一點,可以通過國際比較示意圖來確認居家辦公實施率與抽象業務的大小。在圖中,橫軸表示的是野村綜合研究所2020年7月針對8個國家實施的《新冠病毒共存期生活情況國際比較調查》(*1)結果中各個國家的居家辦公(遠距辦公)實施率,縱軸表示的是依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實施的《國際成人能力評估調查》進行指標化處理(*2)後的抽象業務的占比(藍色),以及在工作中使用ICT的頻度(紅色)。

由於調查對象和時間不同,所以居家辦公率和水準與前面提到的《日本家庭開支固定樣本調查》存在差異,但觀察圖中的藍點可以看出,從國際比較來看,日本的居家辦公率最低,僅有30%左右,相當於最高的美國(60%)的一半。更值得注意的是,居家辦公率越高的國家,抽象業務指標明顯越大,日本的抽象業務占比最小。

居家辦公實施率國際比較(圖/nippon.com)
居家辦公實施率國際比較(圖/nippon.com)

同時,圖中的紅點表示各國ICT利用度相對於居家辦公實施率的大小,可以看出居家辦公實施率越高的國家,ICT利用度也越高,日本的ICT利用度在國際上處於極低的水準。

換言之,我們可以指出,從國際上看,日本的勞動者從事抽象業務的比例偏低,而且工作中使用ICT的頻度較少,這個問題已經成為阻礙居家辦公方式廣泛普及、落地生根的瓶頸。

未向ICT和機器人化發展方向過渡

如果逐漸將定式化業務和體力勞動要素為主的業務交給ICT或機器人來處理,推進服務化和產業高度化,那麼勞動者從事的抽象業務就會變多。而只要是抽象業務,勞動者就應該可以利用電腦和線上通訊技術,即使居家辦公,也基本不會受到影響。

有人認為,不同於其他國家,日本沒有出現這種狀況的一個原因在於,上世紀90年代以後,即使具備了可以利用ICT的條件,但在採用以終身雇用為前提的「成員型(membership型)雇用」模式的職場中,由於職務內容多樣,所以並沒有解雇正式員工,改用ICT。但是,我們更想指出的一點是,由於能夠大量使用非正式用工這樣的勞動力,所以形成了非正式員工大多從事定式化、體力型業務的局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