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快速蔓延的背景下,以2020年4月首次發佈緊急事態宣言為契機,遠距辦公一度在日本迅速普及,但這種動向只是曇花一現。日本的遠距辦公普及率明顯低於其他發達國家,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日本人工作方式的結構性問題。
疫情之下的居家辦公和工作時間
從發生疫情之前就長期對全國家庭開支進行追蹤調查的《日本家庭開支固定樣本調查》(慶應義塾大學固定樣本資料設計與分析中心)顯示,疫情發生前的2020年2月時,20到70歲的上班族中,採用居家辦公方式的比例僅有6%左右,而在發佈第一次緊急事態宣言的2020年4月時上升到了25%左右,相當於四人中就有一人居家辦公。
向居家辦公方式轉型,雖是配合中央和地方政府疫情防疫要求而採取的行動,但在工作方式的變化這一點上,正好順應了旨在提高工作地點和工作時間靈活性的所謂「工作方式改革」的大潮流。
同時,疫情導致經濟不景氣,上班族的工作時間也有所減少。《日本家庭開支固定樣本調查》顯示,2021年4月時,每週工作60小時以上的長時間勞動者比例已從2020年2月的7%左右大幅下降到了4%左右。或許可以說,一個原因在於疫情促使日本長時間勞動的問題得到糾正,工作方式的靈活性有所提高,人們也變得更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找到平衡了。(延伸閱讀:從東京到大阪,日本老闆賣台灣早餐的心得:燒餅油條很可以,清粥小菜超NG)
然而,觀察之後的動向可以發現,這樣的變化並不一定是永久性的,可能只是曇花一現。解除第一次緊急事態宣言後,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上班族從居家辦公恢復到了坐班模式,2020年9月時,居家辦公實施率下降到了15%左右,而每週工作60小時以上的勞動者比例上升到了6%左右。
後來,儘管隨著疫情形勢的起伏和緊急事態宣言的發佈與解除,資料出現過一些波動,但基本保持著同樣的狀況。換言之,與發生疫情之前相比,居家辦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長時間勞動問題也有所糾正,但2020年夏季以後,這種變化的程度可謂非常有限。(延伸閱讀:匯率貶值,趁機換日幣?台灣人撿到便宜,日本企業卻大喊吃不消!)
居家辦公無法落地生根的原因
除了2020年4月發佈緊急事態宣言後的那段時期,居家辦公在日本的普及從未步入過正軌,到底原因何在?人們經常提及的原因包括:限定職務內容的「崗位型(job型)雇用」沒有普及;居家辦公會導致與單位同事及業務對象之間的溝通出現障礙;居家辦公所需的電腦、通信設備不夠完備而且運用規章尚不健全,等等。(延伸閱讀:日本一天確診7萬!疫情明明很嚴重,為何只有20%人願意在家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