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不管是一句話還是一個動作,都讓我們不斷評估對方的動機與意圖,如果感受到是惡意時,就會挑起情緒,甚至出現攻擊行為。
當然,很多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也不是滿身地雷,但反而面對越是親密的人,越容易被激起情緒而反擊。在外笑臉迎人,回到家講沒兩句話就開始互相攻防。
「我其實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如果是朋友對我這樣,我不會生氣,但因為是男友,我就覺得很生氣。」最近,小悅跟男友的關係降到冰點,兩個人從日常瑣事到未來規劃等大事都可以吵,他們彼此都不喜歡爭鋒相對的感覺,但卻不知道如何放下彼此攻擊的矛與盾。
「最近我一直在回想過去的我們,也不明白為什麼我們走到了這一步,以前的我們無話不談,但現在只要我一開口,他就反駁我,不然就是沉默以對,漸漸得,我除了氣到想反駁他之外,也不想再多跟他說話了。」
或許,他們正在用武裝的外表掩蓋彼此受傷的感覺。關係越是親密的兩個人,越能夠勾起彼此心中的不安全感,當他佔你心中的份量越大,他對你的攻擊也就會更痛,所以當不安全的感覺上升,彼此之間的武裝自然而然也會升起。
小悅與男友要停止爭吵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找回關係中的安全感,而讓我們能在關係中感受到安全,可以透過「可及性」(Accessibility)、「回應性」(Responsiveness)和「投入性」(Engagement)這三個關鍵部分來著手。
如何建立親密關係的安全感?心理師建議從3關鍵著手
「可及性」代表著較為具體的需求,是當我們在關係中需要對方時,他能不能被找到?他能不能及時給予幫助與依靠?
還記得第一次上幼稚園的我們嗎?總是習慣回頭看看爸媽還在不在,看見他們鼓勵的眼神之後,才能轉頭繼續勇敢地踏進教室。就算現在都已成年的我們,生活中還是面臨著大大小小的困境,還是很需要在脆弱時有個可以依靠的肩膀,可以抵擋風雨的港灣,有時候不用說什麼,只要親密的人在身邊,就可以帶來十足的安全感。
所以如果你對於情感上的表達還是有些不習慣,就先增加肢體與實際上的陪伴,讓對方找得到你,感受到你花時間跟他在一起,對方馬上就能感受到你的心意與對這份關係的在意。
「回應性」(Responsiveness)代表著你們能否聽懂彼此的需求,並且給予適當的回應。
在熱戀中的情侶,不管對方說什麼都會給出回應,但當彼此關係穩定下來之後,很多人就不再願意花時間「聽見伴侶」。就像小悅遇到的問題就是男友會不斷在他們的對話中反駁她,批評她的想法或是提出她可以改善的地方。但這些都不是小悅想聽見的,當她說:「工作好累。」她想聽見的不是:「你不是早就說想換工作?你就是一直無法下定決心又愛抱怨。」這當然會讓小悅感受到批評,漸漸地不想再與男友分享生活,但站在男友的立場,他也只是想要小悅盡快做出「好」的決定。能夠給予「回應性」,首先需要先聽懂伴侶這句話背後的需求為何,然後給予她想要的回應,小悅在抱怨工作時只是想要一句:「辛苦了,今天工作上發生了什麼事嗎?」而不是男友覺得是「為她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