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貧窮真的會讓人變笨!專家解釋背後原因,五招教你擺脫惡性循環、走向一流人之路

2022-03-27 10:00

? 人氣

研究結果顯示:在一定的前提下,貧窮確實會使人變笨,因為貧窮造成的匱乏占據了人們的注意力,進而降低了人的認知頻寬。(圖/取自pixabay)

研究結果顯示:在一定的前提下,貧窮確實會使人變笨,因為貧窮造成的匱乏占據了人們的注意力,進而降低了人的認知頻寬。(圖/取自pixabay)

物質條件無法決定我們的命運,真正影響我們的是認知頻寬是否富足。

我們這一代人很幸運,因為我們正逢這個物質豐富、科技發達、訊息便捷的時代。我們正經歷的一切,都是這個星球上前所未有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儘管如此,我們潛意識中都仍殘留著部分匱乏心理,一不留神就會跑出來影響我們的選擇和決策。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匱乏心理讓自己養成節儉的品行,所以沒什麼值得特別反思的。但當你知道這種匱乏心理會使一個人變笨時,你是否會重新對它認知呢?

匱乏心態,讓人變笨

沒有人希望自己變笨,但這事有時不可避免。《匱乏經濟學》一書的作者森迪爾.穆蘭納珊曾針對印度蔗農進行一次調查。調查發現,在收穫季節前,也就是蔗濃們經濟最拮据的時候,他們會被眼前最迫切的生計所牽動,終日心事重重。這種狀態下,他們總是顯得缺乏耐心、目光短淺,無論行動力、自控力、反應速度,還是智商表現都會比較差。而在收穫季節過後,蔗農們有了收入,認知水平和行動能力都會明顯提升,他們不僅情緒穩定,也能規畫長遠目標並為之行動。

研究結果顯示:在一定的前提下,貧窮確實會使人變笨,這不是因為貧窮讓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貧窮造成的匱乏占據了人們的注意力,進而降低了人的認知頻寬。

所謂認知頻寬,就是認知的容量,它支撐著人的認知力、行動力和自控力認知頻寬一旦降低,人很容易喪失判斷力,做出不智之舉,或急於求成,做事缺乏耐心,難以抵擋享樂的誘惑。

每個人的頭腦配置都差不多,但短缺的壓力會讓人多一個後台運行的隱藏程序,雖看不見卻消耗著大量的認知資源,所以有人會將剩菜剩飯留到第二天繼續吃,他們認為這樣很節儉;有債務壓力的人,更容易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對孩子發火;而終日憂心忡忡的人,也很難靜下心來學習。這些現象的出現都是因為當事人認知頻寬不足,自己無力考慮長遠問題,難以保持耐心和專注,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便不自覺的偏向那個最安全、最能快速見效的選項。

不難預見,這些短視行為帶來的糟糕結果更加劇匱乏心態:吃剩飯吃壞肚子,在醫院的花費會遠遠超過飯菜錢;對孩子發火會讓自己壓力更大;而在學習時不停滑手機,讓自己更加憂心忡忡。惡性循環會增強負面迴圈,讓憂者更憂。

可見匱乏是「變笨」的一種誘因,事實上,任何能制造壓力的事件都會擠占我們的認知頻寬,比如明天的演講、考試的期限、失業的擔憂等等。只要我們的注意力被某一個巨大的事物吸引,我們就有可能進入匱乏狀態,進而降低認知頻寬,做出不智之舉。

例如:當我們在商場聽到「五折優惠最後一天,明天恢複原價九九九元」的推銷宣傳時,就很可能忍不住掏錢包,生怕錯過這個優惠,等事後才反應過來,這東西並非迫切需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