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常戲稱「戀愛中的男女智商為零」,因為熱戀中的他們只能看到對方的優點而看不到缺點,根本原因其實就是他們的注意力被對方完全俘獲,認知頻寬被占用殆盡。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便是對這種現象的另一種表述,但本質上就是匱乏心態導致判斷力下降。
急於求成,焦慮叢生
如今,物質匱乏的影響似乎越來越小,很多人擔憂的已經不再是吃不飽,而是吃得太多了。以前奢求的事情,現在隨時可以實現:找資訊,上網路;要美食,有外賣;想旅行,有高鐵;想學習,有資料……但如果我就此斷定:匱乏的問題一旦解決,人們就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想必你肯定表示反對,畢竟扎扎實實的競爭壓力就擺在眼前。
現代社會雖然為我們提供更多便利和選擇,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快節奏,彷彿一不留神就會落在隊伍後面,不由得迫使每個人加快腳步,不自覺的想要獲得更多優勢。
光是在校學生的焦慮就可見一斑。在前來諮詢的讀者中,很多大學生都表示自己當下非常浮躁,很難靜下心學習。當我問及他們的目標時,一位大二女生說,她想在短時間內同時學習辯論術、邏輯學、修辭學、哲學、認知神經科學、教育神經科學、英語、德語、希伯來語、日語、人工智慧,還有精神醫學……
其實她自己也知道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內心的欲望就是如此強烈,因為競爭壓力迫使她想要更多,不像過去,基本上一個人一輩子只要專注學好一項技能,就可以謀生立足了。對這位同學而言,這麼多欲望要同時「多工處理」,認知頻寬被占用殆盡,自然就沒有心力支撐自己的遠見、耐心、行動力和自控力了,最終只能讓自己在痛苦中徬徨,甚至做不好當下的小事。
畢竟這只是一例個案,另一種現象就比較普遍常見了。很多學生或上班族希望在假期或休假時間提升自己,於是把日程安排得滿滿,不留一點時間,結果每次都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僅實現不了目標,反而在娛樂中無法自拔。
這道理其實是一樣的:當一個人同時面臨很多任務的時候,他的認知頻寬就會降低,反而沒有了行動力和自控力。有生活經驗的人都會盡量克制自己的欲望,做重要的事情同時主動安排娛樂活動,保持日程的餘暇——這種方法是科學的、智慧的。
現代社會中,最焦慮的族群約莫是三十歲左右的世代。他們之所以焦慮,是因為正好處在人生的三個關卡:一是責任的關卡:家有老小;二是工作的關卡:前浪未退,後浪追擊;三是比較的關卡:左有錢右有勢。一些人渾渾噩噩走到這個關卡上,突然發現家庭責任重大,職業生涯未卜,而自己昔日的同學、同事卻已經望塵莫及。他們猛然驚醒,各種焦慮洶湧而來,心裡不斷迴旋著這樣的悲鳴:「來不及了!一切都晚了!怎麼也趕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