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進口的天然氣中,約35%是俄羅斯天然氣,歷來都透過北溪、亞馬爾-歐洲、烏克蘭管道及土耳其溪等四條輸氣管輸送。
雖然新管線(北溪2號)已經建成,主要增加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但因烏克蘭事件,德國方面中止批准程序。
過去兩年經由烏克蘭管道的輸氣量,已從每年900億立方公尺下降至約每年400億立方公尺,部份原因是俄羅斯轉而利用其他管線輸送天然氣,有一部份也是為了滿足自身不斷上升的需求。
這意味著,即使西方沒有進一步制裁,倘若烏克蘭陷入持久戰,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仍將受到限制。
過去六年,歐洲試圖大幅提升對進口液化天然氣的再氣化能力,藉此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為了滿足能源需求,歐洲目前對進口液化天然氣的依賴程度不亞於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Mark Lacey說,儘管未來十年預期風力發電市場將至少成長150%,太陽能市場至少成長200%,但並不表示這段期間的天然氣需求將會下降,反而可能每年成長4%左右,協助填補發電缺口。
能源供需緊張何時有解?
那麼,這場能源危機何時才能看到曙光?Mark Lacey直言,「短期內無法輕易解決能源價格問題」。
天然氣方面,憑藉在阿巴拉契亞山脈及帕米亞地區豐富的資源量,未來幾年美國有望成為重要的天然氣出口國,大部份天然氣很可能會流入歐洲市場。
石油方面,值得注意的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仍在這場危機中保持沉默。OPEC內部的閒置產能有限,但伊朗的進展值得期待。
攸關恢復2015年伊朗核協議的維也納談判,施羅德預期將於未來數週獲得批准,憑藉伊朗儲存的1.05億桶原油及凝析油,市場供應可能很快增加。短期內,一定程度將可緩和石油市場價;從今年第4季起,也有多個非OPEC及OPEC計畫啟動,可能使原油市場在年底前有所緩解。
另一種可能性是,隨著石油及天然氣價格步步高漲,任何進一步上漲都可能導致經濟衰退及需求驟降。
只不過,根據《華爾街日報》稍早報導,參加維也納核談判的伊朗首席談判代表週一晚上意外回國,迫使談判處於停頓狀態。
伊朗官員表示,伊朗談判小組負責人Ali Bagheri-Kani很快就會返回維也納。另外兩名西方外交官則說,不清楚Bagheri-Kani為什麼離開,也不清楚他何時會回來。
烏克蘭危機加速能源轉型
整體而言,施羅德針對能源市場歸納兩大重點。
首先,目前沒有能夠解決歐洲天然氣及電力市場問題、同時減少需求的快速對策。
為了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實現能源供給多元化,同時對工業及住宅能源用戶的干擾降至最低,未來幾年將需要進一步對全球天然氣市場進行投資,因為減少燃煤發電,天然氣仍需作為能源轉型的過渡性燃料,長期的供給安全已經變得更加重要。
其次,烏克蘭事件只會加速能源轉型,「從現在開始,利用低廉又永續的電力實現能源獨立,將是每位決策高層的重中之重。」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