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9)日宣布有本土確診3例,境外移入74例,總共77例確診。新冠肺炎確診後除了會有胸痛、嗅味覺失靈、肌肉無力和心悸等症狀,甚至對肺部、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多個身體部位以及心理健康產生長期影響,而根據研究發現,COVID-19可能會破壞腦袋、使腦容量減少,進而使人精神不集中,生活認知出現障礙,容易疲勞,甚至會有失去嗅覺的感受等四項後遺症。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發文表示,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Gwenaëlle Douaud已找到COVID19破壞腦袋、使腦容量減少的證據:
1. 有過確診COVID19 患者,其腦袋容量會有明顯下降。
2. 不只重症病例,輕症病人也會使腦袋容量下降。
3. 腦容量下降,就會使你精神不集中,生活認知出現障礙,容易疲勞,甚至會有失去嗅覺的感受。
另外,研究人員針對401位確診患者和384位未有COVID19 感染者,調閱他們末得到COVID19 的腦部影像,與確診後腦部影像做了比較後有了驚人發現:
1. 確診病例,比未有COVID19 感染者,其整個腦容量下降了0.3%。
2. 尤其在腦部區的前額葉基底區(Orbital Frontal Cortex, OFC)、海馬旁迴(Parahippocampal gyrus)和島葉(Insula)附近和嗅覺相關的區域,其腦容量最明顯,更多下降了0.2%~2%左右
3. 對認知行為有影響。在做認知的功能測試,確診者在腦內的資訊處理會變慢,執行任務的行為也會下降。而這些在腦袋的變化,在確診的老人家最容易表現出來。
而對於這是否和「新冠症候群(Long COVID19 Syndrome)」,例如易疲勞、頭痛,這些症狀有關的疑問,黃軒表示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目前還需要更多的醫學研究來証實。
第三劑想打mRNA疫苗該怎麼選?醫生用30歲區分,力推2款有效降低心肌炎發生率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