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動用三軍發起聯合作戰,以確實攻下台灣本島為目標,實質達成武力統一。
這是實際上真正有效,可以確保戰果的作法,但相對而言失敗風險也很高,即便贏了卻只是慘勝,中國恐怕也無法應付接下來可能的其他國家威嚇。
前面兩項屬於以戰逼和的方式,第三項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但我們從前兩項也可以理解到,在台灣本島沒有被占領的情況下,單純以戰逼和,萬一台灣民眾就是不接受,堅持要抵抗到底呢?很快就會進入到解放軍不採用第三項都不行的狀況。
而以戰逼和也有分層級,在距離台灣很遠的地方海空封鎖,跟先用彈道飛彈把台灣打過一輪再封鎖,效力哪個好?第一部的謠言解說中,也提到海上封鎖非常麻煩,且解放軍力有未逮,跑去廣大南海海域封鎖,卻不削弱台灣本島的防衛力量,安全但效力很差。真用彈道飛彈把台灣轟炸一次,空軍出動幾天削弱部分實力後,再靠近台灣封鎖,效果會較好但風險高。解放軍要考慮的遠比台灣單純防守多很多。
而台灣民眾見到死傷後,究竟是選擇戰下去,還是如中國所願投降,很難預料。想透過攻擊本島造成大量死傷,用恐懼瓦解台灣心防,也得要確定台灣人真的會嚇到才可以。即便不進攻本島,在外海開戰一陣子後,封鎖效力是否如想像中的大,抑或台灣人根本沒感覺,政治上又不能反覆測試,中國需要擔心的比台灣還要廣。
所以,解放軍對台動武的劇本,勝利條件絕對不會用簡單的以戰逼和作結,最起碼都要攻下台灣一定程度的領土。因為政治不確定性因素太高,尤其在台灣執政黨屬於偏台獨勢力的前提下,政治面要內部崩潰太難了。最後的結論,都不可避免導向使用武力進行全島占領的入侵作戰。
入侵作戰,通常有兩個版本:
1. 搶時間直攻本島。
2. 穩紮穩打先攻澎湖再打本島。
這兩個劇本的軍隊使用構想是完全不同的,請讀者小心混淆的說法。因為搶時間就代表解放軍設定的「失敗條件」,是優先考慮在某個時間若還攻不下台灣,就得重新思考後續的情況,是要撤軍還是繼續投入後續部隊磨下去。若是採取清國施琅攻台時的歷史手段,先攻澎湖建立中繼站後再打台灣,的確是可以好整以暇的準備大軍,採取階段性攻台,但必定耗費極長時間,以東亞的國際狀況,外國的兵推設定都是不能超過一年。
獲勝時間必須在半年以內
下圖是直攻本島的劇本流程之一,大家可以看到,解放軍若能登陸,目標之一就是期望軍事進展可以迫使台灣民眾認輸,不然就得要一直送上增援部隊,在時間內打下夠多的占領區,達到實質上占領成功的結果,不然就是失敗。至於這個時間的設定,選擇直攻本島,快速攻下的狀況,勝利時間的限制不能超過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