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日本式自由主義」社會,優先考慮對周圍人和社會的責任,而非優先保障個人權利,對日本的孤獨問題也產生著巨大影響。關於這一點,我們再稍微詳細分析一下。
日本社會把像農村共同體那種人與人緊密關聯的社會,視作令人窒息的「集體主義」,認為應該對此加以變革,所以長期以來一直在力爭建立一個個體脫離集體也能生存的社會。在此過程中,我們建立起了一種社會體系——在這種體系之中,人們無需通過與他人的關聯,只通過貨幣就能獲取物品和服務,並且社會保障還在進一步補充完善這個體系。如今,只要具備一定的資產和網路接入條件,就可以過上無需與人見面的生活。
這樣一來,當獨自一人就能生活的體系一旦形成,人際關係就會呈現出「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與他人交朋友」的傾向。現在已經不是必須置身於某種人際關係之中才能生存的時代了。我們的生活是通過在資本主義體系中努力打拼獲得學歷或資產來維持的,而非通過與他人的關聯來維持。換言之,我們獲得了遠離他人的自由,相應地也必須承擔起努力賺錢維持生活的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遇到困難時依賴他人」這一可謂人類社會根基的互助行為,實施起來就變得很困難了。如前所述,獨自一人就能生活的這種體系的基礎,是每個人都能賺取生活費獨立生活。於是,那些依賴周圍人的人,就容易被認為是不努力想辦法去維持生活的懶漢。因此,在日本社會中,任何微弱的求救之聲,都會被「矯情」和「給他人添麻煩」的大合唱所淹沒。
2016年,以東京50公里圈內居住的5631名人士為對象,實施了「首都地區居民工作、生活與社區調查」(代表:橋本健二)。調查結果顯示,越是經濟拮据、家庭困難、人際關係單調的人,越是強烈認同「不能給他人添麻煩」。「日本式自由主義」社會優先考慮對周圍人和社會的責任,這種社會內含著一種機制——對陷入困境的人貼上「麻煩」標籤並加以切割捨棄。
不方便的日本生活保障制度
就算無法依賴他人,但規模更大的「社會」如果能夠為個人生活提供保障,那麼孤獨或許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基於不能依賴他人的同樣理由,在日本也很難依靠「社會」(政府援助)來解決問題。
和很多國家一樣,日本也建立了確保國民最低生活水準的生活保障制度。生活保障制度,是將日本國在憲法中保障的「健康和文化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權利」制度化的產物。因此從道理上講,只要居住在日本,誰都可以享受此權利。但在日本社會,「享受生活保障是理所當然的」這種想法實難為大家普遍接受。
在日本社會,就算勸說那些生活貧困的人去申請生活保障,不少人也會表示「絕對不接受生活保障」。而領取生活保障的人遭受白眼非議的情況也不在少數。在這背後,可以隱隱窺見絕不給他人添麻煩的日本式自由主義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