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性別平等明明高居亞洲第1 專業女性回流職場卻很難?

2022-05-06 18:52

? 人氣

最近從內部調查裡發現到,尤其專業女性的回流更難!像科技業的變化日新月異,女性可能很快可以當上中階主管,但只要離開職場五年,就很難回得去。這麼優質的勞動力,回去職場要面對許多年齡、配合度等間接歧視。時到今日,當女性希望跟男性有一樣有自我發展的機會,同時必須有家庭支持及照顧系統才能實現。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性別落差指數(GGI),以「經濟參與和機會」、「教育程度」、「健康與生存」及「政治參與」4項指標來看,2021年台灣排名全球第38名。(圖/婦權會資料)
性別落差指數(GGI),以「經濟參與和機會」、「教育程度」、「健康與生存」及「政治參與」4項指標來看,2021年台灣排名全球第38名。(圖/婦權會資料)

當未來世界的挑戰愈嚴苛,女性的角色會更加重要

婦女運動向來爭取的是right,而不是power;是促進機會平等,而不是爭權奪利。當台灣走入面對少子化、高齡化、氣候變遷等等議題,女性願育生育、承擔照顧的角色相形更加重要,這是許多環環相扣的問題。

婦權會除了倡議、參與政策制定,這十餘年來也推動許多計劃,實際走進偏鄉、新住民及農村婦女的生活場域裡,結合多元(diversity)、平等(equality)、包容(inclusion)三大目標,從改善和提升經濟面下手,不然空談婦女權益,卻沒法改善切身生計,會很不著邊際。

2011年,婦權會推出「嫄」計畫,協助八八風災的原住民婦女在地就業。一開始我們想引入外部合作資源、開發通路,結果一做下去才發現不是如此。原住民擁有多元文化和思維,必須要學會尊重,不是隨便找人做媒合或行銷,寫幾個感人的故事就好。

於是,我們和許多部落的工坊合作,請他們集結當地婦女,找大家一起來做工藝,家裡的老人、小孩一起帶出來,這些教育工作坊的重點不在教她們做出什麼,而是共同心理的療癒和重建。透過共創,部落婦女加上設計師、行銷專家共同創作,有商品力的就評估怎麼改良能更加普及,再去說故事。

多年來我們與地方單位、部落工作超過二十餘間,見證許多手把手的力量:以高雄大社部落為例,部落婦女不用再跑到大老遠工作,每人每月收入平均提升近9,000元,自殺人數從災後每年平均6人下降到0人。

新住民女性也是重點計劃。現在,新住民女性已經超過原住民女性人數,二代也已經長大了,過去台灣的教育重點擺在教她們識字溝通,融入這個社會,但這是不夠的,而是改變思維,如何看到她們自身優勢,而不是補強劣勢?

台灣有許多針對女性創業推出的計劃,但新住民光語言那關就過不去了。

五年前,婦權會推出「新住民女力加速器」,協助對接國內貸款計劃,婦權會找來許多不同類型的業師加入輔導,很多新住民上台報告完自己的創業計劃,台下的業師和工作人員都感動不已……。目前新女力加速器總共培力89位女性創業,去年因為疫情,只有一、兩家沒有活下來,這很難得。

2011年,婦權會推出「嫄」計畫,協助八八風災的原住民婦女在地就業。(圖/蔡孝如攝)
2011年,婦權會推出「嫄」計畫,協助八八風災的原住民婦女在地就業。(圖/蔡孝如攝)

當生命影響生命:如何深刻地做出改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