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無印良品家具、衣服的印象,可能還是會覺得價位有點偏高」,吉田明裕表示,全聯是民眾每天都會去採買的地方,希望透過與全聯合作,觸及百貨客群以外的新客,翻轉價格印象,同時讓消費者發現,無印良品商品都是日常可入手,甚至能解決生活上的不便;未來不排除與其他零售品牌合作,藉以和消費者產生更多連結。
至於現有門市,吉田明裕指出,百貨店舖坪數約落在150至200坪,「可能同一貨架塞很多商品,消費者比較難了解商品的優點」,因此展店的同時,既有店舖會盡量爭取改裝、擴大到300坪,相當於現在的1.5至2倍大,讓無印良品7000支商品能有較佳陳列樣貌。
拚食品業績占比突破10% 餐飲服務重新摸索定位
除了積極展店,無印良品團隊近年其實也在思考,現有品項是否完全符合台灣市場。
吉田明裕解釋,台灣進口日本商品,因食品、電器等法規輸入限制,商品群並不如日本無印良品完整,因此近一年多以來,開始透過現地開發生產,回應台灣消費者需求,累積開發超過40支食品,將繼續深化現地開發業務,目標品項數至少翻10倍,更盼未來2、3年將食品業績占比提高至10%。
無印良品「食」事業除了食品販售,也提供Café&Meal MUJI餐飲服務,打著日本原汁原味搬來台灣旗幟,第一家Café&Meal MUJI在2014年開幕,排隊人潮驚人,全盛時期北中南一路拓展至4家;然而過了嚐鮮期,排隊盛況不在,目前退場到剩下2家。
不過,吉田明裕強調「沒有要放棄餐飲」。
他說,現在正處於轉型關鍵期,接下來搭配展大店規劃,店鋪可運用面積增多,將導入各種實驗性餐飲服務,摸索最適合台灣消費者的模式;未來更希望因地制宜,開發更多當地菜色,「和商品現地開發生產概念相像,餐飲也希望可以在地化,而不是完全移植日本經驗」。
從食農著手 無印良品喊當零售業ESG領頭羊
攤開無印良品中長程計畫圖,今年到2024年,台灣團隊將落實店鋪大型化、深入在地經營策略,並擴大發展空間設計事業,服務提供對象也不僅限個人,而是朝向B2B、甚至B2G(企業對政府),活化公共閒置空間,期許對台灣這塊土地有所貢獻,「我們要做到台灣零售業ESG領頭羊地位」,吉田明裕如此說。
逛一圈美麗華旗艦店,可見以永續為主題的選書牆、玻璃工坊、產地直送花卉區,門市甚至導入丹寧衣物再生、玻璃製品再生、刺繡、食物共享、給水等創新服務,確實都在實踐ESG的精神。
此外,無印良品近年持續關注在地議題,以國產豆奶開發為例,當初是為配合新北市永和比漾門市開幕,從大豆議題出發,經過探訪,發現原來國產大豆在台灣的使用率並不高,原因在於進口大豆價格低廉,為支持農家持續栽種,因而展開現地開發。環保玻璃瓶裝國產豆奶問世以後,常常銷售一空。
重視實體門市「情感傳遞」的無印良品,雖然去年三級警戒期間來客數大減,但全年營業額仍持平,歸功於電商業績開紅盤,加上與foodpanda合作外送服務,帶動網購業績成長逾4成。如今台灣疫情又進入全新高峰,單日確診人數翻倍飆升,吉田明裕不諱言,如何將疫情衝擊減至最低,一樣是今年重要課題。
吉田明裕指出,今年除台東、高雄門市展店確定,後半年另有其他開店、改裝店計畫,力拚今年營收正成長。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