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心悸可不一定是心臟病?醫生列舉這6種常見症狀,也會讓你「心裡」不舒服

2018-05-14 07:00

? 人氣

雖然在上述6種可能原因中,自律神經失調是最不容易被發現的,卻也是最容易被改善的一個。林親怡中醫師表示,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只要從情緒著手,找到自己的壓力來源,一一解除,配合呼吸調息的放鬆技巧、充足睡眠和規律的運動,不吃燒烤炸辣食物、不抽菸和嚼檳榔、不過度攝取含咖啡因的食物,大多可以讓自律神經維持穩定、平衡的狀態,不胡亂搗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讓自律神經乖乖的~正確練習呼吸調息法

需注意的是,放鬆技巧不一定是腹部呼吸喔!林親怡中醫師表示,如果平常沒有做腹部呼吸的習慣,突然要在自律神經失調發作時操作,很容易手忙腳亂,徒增壓力,導致症狀加重,因此,此時的呼吸調息不必拘泥於腹部呼吸,只要「深呼吸」即可。

★建議的呼吸調息法:將雙手交疊,掌心放在胸口的「膻中穴」位置,依循「一鼻吸、一口吐」的緩慢節奏做深呼吸。如果自律神經發作時有過度換氣或呼吸不順的情況,可以改用一手掌心對胸口,另一手拿著紙張,讓自己對著紙張做深呼吸。此方法可透過自我回饋,一一放鬆各部位肌肉,先是肩頸,接著是牙關、眉間,慢慢到最後的全身放鬆,遠離自律神經失調。

甘麥大棗湯有放鬆和穩定心情的作用,早中晚都可以喝。僅為示意圖,非真的甘麥大棗湯。(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甘麥大棗湯有放鬆和穩定心情的作用,早中晚都可以喝。僅為示意圖,非真的甘麥大棗湯。(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遠離自律神經失調 跟著女中醫這樣做

除此之外,中醫調理也有不錯的效果。林親怡中醫師表示,中醫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則是疏肝解鬱、寧心安神、緩解焦慮,除了專業用藥之外,民眾在家煮「甘麥大棗湯」飲用,或按摩特定穴位,也有助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遠離胸悶、心悸、失眠等不適。

★甘麥大棗湯的作法:每天取2至3錢甘草、3至4錢浮小麥、2至3顆紅棗,加入適量水分,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續煮10分鐘,即可飲用。此茶飲有放鬆和穩定心情的作用,早中晚都可以喝,但建議睡覺前別喝太多,以免夜尿干擾睡眠。

★保健穴位:自律神經失調的表現症狀相當多元,如果出現心悸症狀,可按摩「內關穴」和「神門穴」緩解;胸悶時,除了按摩「內關穴」,揉按「膻中穴」也有不錯的效果;若是有頭脹、腹脹等脹症,則建議按摩足部「太衝穴」。

文/黃曼瑩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心悸胸悶≠心臟病 隱藏6大疾病,自律神經失調最常被漠視)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