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70年代,義大利的中小學校都還有拉丁文課程,學童在課堂上學習不使用字典地翻譯羅馬時期詩人維吉爾(Publius Vergilius Maro)的著作,並背誦《神曲》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度齊(Giosuè Carducci)、浪漫詩人萊奧帕爾迪(Giacomo Leopardi)和愛國詩人曼佐尼(Alessandro Manzoni)的詩作。
Alessandro, te lo dico con le buone: non mi dare le spalle. Oggi no. #alessandromanzoni #palazzomarino #milano pic.twitter.com/8zj3vbW14z
— Zelda was a writer (@zeldawasawriter) 2015 3月 12日
反觀現在,拉丁文課程只出現在預科學校(gymnasiums)或者公立中學(lyceums),而大學的拉丁文教學也僅限於相關科系。然而,這類公立中學的錄取率非常低,以本學年為例,53萬多名高中生中,僅有3萬多人就讀公立中學。
語言教學需活潑
除了課程無法普及,瑪爾凱蒂認為拉丁文的教學方式也有待加強。遵循舊法,要求學生把古典文學翻譯成現代義大利語,恐難以達到復興語言的目的。畢竟,全義大利僅有一所位於羅馬的學校-「Vivarium Novum」成功召回了失落的語言。因為該校要求學生在校內僅能使用拉丁語溝通,若不小心說出義大利語就會遭到退學。此法類似台灣國民政府時期推行的「國語教育」政策,但不免有過於「遺世而獨立」之嫌,只能算是特例。
瑪爾凱蒂強調復興拉丁文並非古典文學愛好者的一廂情願,家長們通常認為學習拉丁文和希臘語對於孩子未來就業沒有任何幫助,其實不然。語言能刺激腦內對於符號的記憶力,因此學習語言等於在進行加強記憶力的大腦運動,是一門「記憶的藝術(ars mnemonica)」。
義大利的報導更指出,近年來義大利政府實施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減少拉丁文和義大利文的教學時數及縮減公共資源,是導致小學生對於文字的理解力下降、教學品質低落的主因。
瑪爾凱蒂建議義大利政府,除了給予語言課程更多的教學時數,更要改變教學方式。教師們應轉換刻板的翻譯教學成開放式的文學思辨與作品分析,從現代的觀點討論經典文學陳述的主題。
到頭來,語言教學的成效在於它的吸引力,我們需要把語言包裝得更「性感」,而不是現在陳腐的模樣。馬爾凱蒂呼籲教師展現教學的熱情,讓將逝的義大利文再活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