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以A款為基準的話,需求相近的還有另外兩款,如果你想試的話,我可以一一幫你準備負重」,店員很有方向感的引導我,小菜雞當然願意多試幾顆包。
試背過程中,店員不忘介紹每個品牌的特色,也會觀察我上背包的習慣,給建議。試完一輪以後,我最喜歡其中一顆,但內心正在盤算著,要不要跟在前兩家店背到的包一起做比較。店員開口了:「這款包的價格是$XXXX,你還需要知道什麼我可以分享的嗎?」
我沒什麼猶豫:「那就它囉!」,店員不急著結帳,又花了些時間跟我解釋產品細節,最後說了些注意事項,我才帶著包包離開店面。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這3位店員都是有一定專業的資深山友,態度也都蠻友善,但為什麼我最後選擇在第三家店購買呢?以下是3個原因。
「把自己當成顧問,而非店員」
跟前兩位店員比起來,第三位店員顯然不只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還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以終為始」,依照客戶的「最終目標」尋找「最佳路徑」。
當他拒絕我的負重要求,並提出其他方案,就是對於如何達成目標有自己的一套見解,這對於新手來說其實時很加分的。就好像看著遠方的山頭,卻不知道怎麼到達。這時如果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告訴我們應該怎麼走,應該沒有人會不願意跟隨吧!
他不只是把自己當成一個「客戶有什麼需求,我回應」的店員,那樣太被動了,而是提升到顧問的層次,以如何幫助客戶達到最終目標的方式出發。
「專業又不失同理心」
注意,以上說的內容都跟店員的登山知識等專業能力沒有關係喔!我完全相信,前兩位店員可能擁有比第三位更豐富的知識,但比起懂十分、卻只說三分的店員,新手需要的其實是更多的講解,不厭其煩的分享。
其實在一開始第三位店員拒絕我的負重要求時,本來升起了一股:「是不是碰到沒耐心的店員啦?」的念頭,但他緊接著說明了想法,並提出只要照著他的建議走,會一一幫我準備負重,讓我意識到:「喔~原來不是沒耐心,而是有他自己的一套」。於是決定:「好,那不妨跟著他試試看吧!」
不只是顧著展現自己的專業,同時也能體察到客戶的需求,不讓客戶覺得充滿距離感,是買賣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坦率表達我想跟你做生意」
這個原因看起來太顯而易見,身為有業務性質的店員工作,哪個不想跟客戶做生意呢?但在職業生涯中,我其實見過不少業務,可能也包含過去的自己,羞於展示意圖。
可能從小「曖曖內含光」、「隱而不顯,秀而不實」的教育深植人心,我們總認為「只要好好做,對方一定會看見我的好」,於是在職場上,認真做事,卻不敢跟老闆要求升遷;在愛情上,成為默默付出,卻無法一親芳澤的「工具人」;面對客戶,親切友善,但不敢要求客戶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