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得到的是癌症!林書煒:「如果我們早一點知道,會不會有所改變?」

2015-03-24 17:00

? 人氣

失智症無論對於病患或是家人,都造成極大衝擊。
失智症無論對於病患或是家人,都造成極大衝擊。

「我寧可得到的是癌症而不是失智症」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依千分之一的失智症盛行率推估,台灣的失智人口約有23萬9千人,其中30歲到64歲間的早發型患者就有1萬2千多人,而令人擔心的是,還有很多早發性的患者沒有被確定診斷,因為比起老人家的失憶容易讓家人警覺。湯麗玉說,早發性失智症患者太年輕了,大家根本不會去猜測他們罹患失智,大部分的患者都像書煒媽媽一樣被誤認為憂鬱症,即使被確診,也有許多人因為不忍家人這麼年輕就被宣布為失智症患者,常會採取否認的態度,直到患者病情急速惡化,只能面對事實。她覺得這部電影對失智症的宣導是很大的助益,從娛樂性電影中獲得知識,比起硬邦邦的疾病宣導短片,更能達到效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電影以說故事的方式,喚起大眾關注失智症議題。
電影以說故事的方式,喚起大眾關注失智症議題。

正如片中女主角一樣,她說「我寧可得到的是癌症而不是失智症」,湯麗玉說,不只是作者本身覺得失智症令她失去自信,家屬罹患失智症對全家來說都是很大的衝擊,尤其早發性失智症好發於4、50歲左右,正是處於家庭支柱的年齡,對家庭的衝擊更大,曾有一位55歲才被正確診斷的患者,本來和太太一起經營公司,後來太太為了照顧他和4個小孩,只能把公司廉讓,無法安心工作,家庭從經濟富裕後來變成必須靠社會補助的低收入戶,人生劇變。湯麗玉說,雖然目前失智症仍是無法治癒,而且會持續變化的疾病,但是及早確定診斷,利用藥物合併非藥物治療,可以延緩患者病情惡化,目前的藥物療效一般約有二到三成的延緩退化作用,而非藥物治療的懷舊療法、卡啦OK的音樂療法,幫助患者重拾記憶,還有藝術治療、認知訓練等等。

愈早期接受治療,病況維持愈好

以台灣失智症協會的「瑞智學堂」來說,愈早期發現接受治療的,病情維持的效果愈好,目前有許多患者已經來到瑞智5~6年,到現在都維持在早期失智,她鼓勵病患家屬及早面對,學習幫忙患者提高生活能力,了解如何利用社會資源,包括日間照護等喘息服務等等,患者和照顧家屬,都有更高的生活品質,「珍愛記憶」,患者保有自己,也可以活得精釆!林書煒說,她們知道失智症病患一般統計的年限是8到10年,患者很容易發生肌肉萎縮、跌倒、感冒併發肺炎等而失去體能或生命,所以他們盡量在生活中訓練媽媽的肌力,包括種花維持體力,即使媽媽自己吃飯會弄得到處都是,也都讓她自己來,他們也用唱歌療法、懷舊療法等非藥物治療協助媽媽,她希望這部電影讓更多人了解失智症,及早發現家屬或自己的症狀,把握時間相聚。

( 圖/翻攝自CATCHPLAY官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