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可以很厲害,善用3大優勢讓「台灣經驗」影響中國!

2015-04-09 15:39

? 人氣

但徐一弘也同時認為,中國人工作時數長或許是一個我們不可忽視的威脅優勢,但做事要做對方法才真的是一個成功的必要條件。中國人的改革開放並沒有太久,每個人都像一張白紙,聽到一個不錯的道理就願意去學,但是相對上邏輯與創造力還並未領先台灣人太多。他們喜歡與相同階級、有決策能力的人談話(但對於不對等地位的人則明顯地不太理會),徐一弘認為,這其實與中國北方的氣候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北方的氣候並不理想,一年之內往往只有半年的時間能夠工作,每個人都不想浪費自己的時間,所以喜歡效率的學習與溝通決策。同時在教育背景下,大多數人對於「競爭」這個概念遠高於倫理道德等要素,或許我們台灣人的邏輯與創造力高於中國人,但中國人在競爭的心態驅使下,更努力去找對方法成功,上面說的任何一個職場現象,都是他們為了競爭而發展出的職場生存概念。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圖/徐一弘)
中國人邏輯與創造力還並未領先台灣人太多(圖/徐一弘)

台灣人要學會互助,才有機會成功

在這樣一個中國職場環境,究竟我們台灣人能夠發揮優勢所長為何呢?徐一弘認為我們首先必須要先打破之前對中國人的印象,徹底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知己知彼,並且台灣人的「細心、創意、改革力」在中國現今環境下仍然占有優勢。我們不能夠低估中國人的任何職場能力,台灣畢竟是島國,也許我們會認為在競爭的手段上必須是踩著別人往上爬,但中國因為人口眾多,更會認為要「互助」:在大國的社會一個人無法去掌握全局,集結眾人的力量去成功才是一個正確的方法。他們在職場上也是不免會勾心鬥角,但與台灣人最大的不同是,當台灣人遇到一個人或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會不惜一切的運用手段把其他人都踢掉,讓自己獨自成功。在某種程度上,徐一弘認為台灣人的手段心態遠比中國人更可怕。

在中國工作經歷那麼長時間後,徐一弘看出了台商真正應該去做的:是放下台灣人的優越感,以互助團結為原則,必須明白一個人是無法真正達成太多事情,但若台灣人團結起來,那才越容易成功。以前的台商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提著一個皮箱就能在中國闖天下,但現在的局面完全不能如此。台商各產業應互助團結,各盡所長。在台灣或許我們有好的想法,但卻沒有大的市場,而在中國這樣一個市場龐大的地方,善用自己的優勢,一定能夠有讓你夢想成真的機會。

【徐一弘】

台灣昕淇科技總經理徐一弘,在2008年時以工程師的身分背景前往中國做技術顧問,代表軟銀在中國找標的投資。徐一弘在3年前回來台灣開發遊戲,並自行研發機上盒設備,致力將智慧型手機跨屏至電視,聯合內容廠商與電視台提供優質內容,現在已有超過40萬名中國用戶預裝機上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