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可以很厲害,善用3大優勢讓「台灣經驗」影響中國!

2015-04-09 15:39

? 人氣

從台灣去中國發展,帶去的「台灣經驗」往往是我們台商手上握有的職場技能。而我們也往往會認為我們所帶去的台灣經驗,是我們職場上獨一無二的優勢,在與中國的大環境比較之下,我們也許會遇到在台灣的職場環境與眾不同的狀況,而如何利用我們的優勢去解決面對,則是每個台商都必須面對的難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北京人有機會就跳槽,忠誠度低

來自台灣昕淇科技總經理徐一弘,在2008年時以工程師的身分背景前往中國做技術顧問,代表軟銀在中國找標的投資。在相隔7年前的中國,產業環境才剛剛起飛,因為當時舉辦的北京奧運的緣故,當局開始重視北京的環境與產業發展,在地年輕人都非常有衝勁,也願意花時間去學習;每個人都像是一塊海綿,拚命吸取知識與經驗。而現在的北京,年輕人在一畢業後就馬上投入職場,當發現該產業並沒有往前進時,便會毫不猶豫的跳槽到另一間公司;北京的機會多,不怕沒有地方可以去,簡單來說就是對企業的忠誠度比較低,但這也代表了每個人都非常地力求進步。

(圖/徐一弘)
北京的機會多,不怕沒有地方可以去(圖/徐一弘)

台灣教育多元化,創新力較高

北京的職場環境與上海類似,外來就業人口多,大多住在北京外圍地區。徐一弘在北京待了相當長的時間,也看到了許多的台灣人來到北京投入職場。當台灣人從家鄉來到中國發展時,他認為首先必須要先搞懂中國人的生長背景文化,才能知道自己身處在一個怎樣的職場環境。中國深受一胎化政策的影響,對他們來說,沒有「兄弟姊妹」,只有「朋友」,當對方把你當朋友時,確實也是能夠與你深交。在這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情友好往往是你是否成功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台灣人覺得自己的工作態度好是一個職場優勢,在早期的中國,情況確實是如此。早期中國因為改革開放,勞工階級往上爬的機會變多,每個中國年輕人都發揮出全部的能耐與堅持不懈的態度,工作時間往往都非常長;而相較於台灣的教育環境較為開放多元,造就了新一代的創新能力遠高於當地人。

台灣人變懶了,遇挫折就放棄

而現在的台灣人所應該去面對的問題是:我們不再像早期那麼勤奮了。相對於中國人來說,我們的「持久力」明顯變弱,當我們面對挫折或競爭時,很容易就會放棄。而中國人則因為從勞工階級往上爬的職場背景環境,再加上中國人口多,每個人都深知自己如果不努力堅持,則不可能從這眾多人口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他們可以一天工作12個小時,或者一天之內做2份工作,在北京生存下來不容易,當地物價高,薪水卻沒有跟上物價漲幅的幅度,在當地同時兼職兩份工作是為了能夠生存下去,這也造就了大多數人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台灣早期的人也許還能夠有如此勤奮,而現今的台灣的年輕人,卻因為從小被保護得太好,難有這種努力不懈的心態,也就因此失去了許多競爭的敏銳度,非常可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