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是亞馬遜的例子,2015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亞馬遜的股價從309美元漲到1,502美元,漲幅386%,幾乎是一年漲100%。在這段時間,S&P 500指數的漲幅是22%。這4年來,亞馬遜走「大多頭」格局。而這段期間,亞馬遜總共公布16次季報,其中4次,股價單日就飆漲10%以上。所以你可以趁這四次機會「撈一筆」,或者抱著股票不賣。如果你買進續抱,賺到的錢會更多。對了,如果你在季報前後殺進殺出,那麼亞馬遜也有4次季報公布後大跌,那時你有可能會虧錢。
我真心希望這個例子和表格能說出重點,預測季報來進出是白費力氣。
那麼季報重要嗎?當然重要。我知道一年四次的季報和一次的年報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就是100%的相關性。但光是一季的財報很少能完全證實或反駁某個投資觀點。身為給予某一檔股票「買進」建議的分析師,我希望一年四次季報中有三次能證實我的「多頭」觀點。我希望這三次季報中,顧客指標、營收和獲利表現,至少會和我以及華爾街的預期一致。而對於預測錯誤、不如預期,或是令人失望的財報結果,我的工作是評估這次財報是暫時的情況,還是會永遠改變我的「長期持有」觀點。公司的營收不如預期,是因為產品延後一季推出(以Adobe或Snap這樣的軟體或應用程式公司來說),還是因為假期(例如復活節)旅行的行程,導致計算營收的期間改變,但華爾街的分析師並沒有考量到這一點?以我追蹤將近25年Priceline和Expedia等網路旅行社來說,後者發生的次數非常頻繁。
長期下來,我發現雖然季報公布前的波動性通常偏高,但幾乎總是高於公司財務展望裡基本面的改變。就算公司因為獲利不如預期而重挫10%,長期的預期也不會減少10%。股價的波動幾乎總是比基本面波動來得大,這就創造「被錯殺的優質股」(dislocated high-quality, DHQ)進場機會。
這個教訓的重點是:季報很難預測,跟著季報起舞可能會被誤導。專注於長期、別管短期的股價波動。很多很好的理財書籍都會建議你不要殺進殺出,要長期投資,這也是我的建議。我只是把這個建議變得更有畫面、更容易記住,而且說實話,更有助於採取行動,因為我很清楚這種跟著季報殺進殺出的需求有多強。我的投資建議紀錄可以證明。
作者介紹:馬克.馬哈尼(Mark S.F. Mahaney)
傳奇分析師,從1998年開始就在華爾街分析網路股。他曾任職摩根士丹利、美國科技研究、花旗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現在則任職於Evercore ISI。《機構投資人》雜誌連續15年每年皆評選他為頂尖網路股分析師,其中5年名列第一,他也獲得《金融時報》和StarMine評選為第一名的財報預估與選股分析師。此外,馬哈尼的單一年度選股績效,也獲得TipRanks評選為1%的頂尖華爾街分析師。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精準選股:華爾街傳奇科技分析師的10堂投資課》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