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給學生出的題目都是開放式的實際挑戰。比方說,我們要求他們思考如何讓校園內騎單車更安全,或者設法吸引小孩子吃比較健康的食物。除了這些在地化的專題,設計學院有一門課叫「絕對負擔得起的設計」,學生要與開發中國家的夥伴合作,找出當地面臨的問題,然後決定如何用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項計畫已產生很多有意思的產品,目前在市面上找得到。
例如有個小組設計了新型的嬰兒保溫箱,取名為「擁抱」(Embrace),起因是他們造訪尼泊爾的醫院後,發現原價兩萬美元的傳統西式嬰兒保溫箱不太適合當地環境。許多保溫箱都已損壞,或需要的零件無法取得,護士也看不懂外文撰寫的操作說明和警告標籤。最重要的是,大多數嬰兒都在偏遠鄉村出生,但只有都市的醫院才有嬰兒保溫箱,因此需要用到保溫箱的早產兒幾乎得不到他們所需的幫助。
這個小組看出當地需要的是價格低廉、技術層次低的保溫箱,可以在醫院外面使用。於是在修課的幾個月期間,他們設計了小小的睡袋,內袋裝入一種特殊的蠟,這種蠟的熔點是攝氏三十七度,正是要替新生兒保暖的溫度。只要花二十美元,而不是兩萬美元,尼泊爾的父母或診所可以就地、搭車或在家照顧早產兒。他們取出內袋,放入熱水中使蠟熔化,然後把內袋放進保溫的睡袋裡,就可以保暖好幾個小時。等到蠟冷卻了,很容易就可以再次加熱變暖。這種設計不需要任何技術訓練,也毋需仰賴電力,而且價格非常便宜,可以配置在醫療資源不足的社區裡,不需要去城市的醫院。
學生上完這堂課都有徹底的改變。他們有了新的體悟,知道密切注意周遭世界發生的問題可以產生多大的力量,也得知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如同設計學院的創辦院長大衛.凱利所說:「他們離開時,帶著很有創造力的自信。」他們知道自己拿到許可證(是實際也是比喻),允許自己動手做實驗、體驗失敗和再次嘗試。所有人都必須了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同樣的許可證,只不過需要清楚知道:那個許可證是由我們發給自己,而不是由外界提供給我們。
由自己決定看待世界的方式
記住以下這點很重要:每個人都要負責打造自己個人的故事,並且了解自己的故事可以賦予我們力量,也能限制我們。我是透過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領悟這一點。幾年前,我修了一門創意寫作課程,教授要求我們針對同一個情景描述兩次,第一次是從剛墜入愛河的人為出發點,第二次則是從剛在戰爭中失去孩子的人為出發點。我們不能提到墜入愛河或戰爭。這個簡單的作業顯示出內心的情緒狀態不同時,看到的世界有多麼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