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對巨額不減的房價,許多小資族、家庭幾乎已經無法負荷生活開銷與房貸的壓力,過去老一輩的經驗中,購屋所購的是「房屋與土地的所有權」,如今面對大筆的開銷,原本在長輩眼中的「地上權」,反而變成年輕族群擁有房子的另一條生路。
在亞洲人的觀念中買房,就要得到所謂的土地與房屋所有權與使用權,然而面對台灣、尤其雙北節節升高的房價,尤其想要在台北蛋黃區有一處落腳處,除非本身就是台北人,否則後期想再置產或是進入北市中心定居,似乎是個沉重的壓力。
近年來,所謂的「使用而不擁有」變成新的居住選項,也就是所謂的「地上權住宅」基本就能以市價7成入住蛋黃區,但「使用期限存在,且沒有『土地』所有權」,政府面對難以降價的房價,也推出類「使用權住宅」,然而是否能夠被民眾普遍接受,還難以觀察出。
所謂的使用權,也就是「有房子、土地的使用權,但沒有其所有權」;地上權,則為「有房子的使用權及所有權,但土地卻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有權,也就是「房子、土地的使用權與所有權都有,也就是有房屋權狀與土地權狀」。
過去長輩心中「你的房子不是你的房子」,等於就是租屋,如今地上權住宅出現,能以7成價格入住蛋黃區,交通生活機能方便,但期限一到得繳地租,或是中間想轉手,可能因為「使用期限縮短」而掉家,是否還會被參考也有待觀察?
然而專家表示,對於「地上權住宅」其實有需多特殊族群相當適合,包括膝下沒有子女的長者、夫妻,或是一些同婚族群、頂客族等,只需要顧及到自己使用的問題,都是可以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