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機器人ChatGPT從去年11月推出以來,短短兩個月使用者就突破1億人大關,遠快於先前紀錄保持人抖音的9個月與IG的2.5年。ChatGPT會像是先前曇花一現的元宇宙,還是真能大幅改變人類生產力?又該如何挑選能受惠的基金?
1. ChatGPT只是其中之一,生成式AI包山包海
生成式AI分類:
聊天機器人並不是什麼新科技,一堆銀行都有線上客服機器人,但相較於過往很不聰明且不像人的機器人,ChatGPT更像是電影鋼鐵人中的管家Jarvis,不只可以陪你聊天,還能夠幫你整理資料與提供各項建議(雖然目前準確度還沒有電影中這麼高)。如此驚人的進步也透過口耳相傳快速擴散,從無俚頭問答、幫忙翻譯、寫論文到撰寫正式商業書信,ChatGPT似乎無所不能。且除了爆紅的ChatGPT外,這類生成式AI(AI-Generated Content)內容包山包海,從打一句話就能畫出圖片、給出題目與大綱就幫你寫出一篇文章、影片上字幕、網站SEO優化到製作專業簡報,生成式AI正開始大幅改變許多行業工作模式與效率。
2. 短期:門檻不高,科技巨頭都能下場挑戰
體驗過ChatGPT或是其他生成式AI驚人的成果後,應該都認為進入門檻很高,其他廠商很難複製。但真實情況可能與想像有很大差異,目前已經有的幾個聊天機器人模型中,公認最佳的應該是Google的PaLM,參數數量高達5,400億個,資料數據也是驚人的7,800億個字詞(參數與資料數據越大,模型準確度就越高)。但就算是最厲害的聊天機器人的成本也才675萬美元(只包含模型計算成本),對大型科技公司來說不是什麼天文數字,這也是為何現在就有21家新創與11家大型公司正在準備推出類似或是更好產品的原因。「鉅亨買基金」認為隨著資金瘋狂湧入,生產式AI的軍備競賽才剛要開始,很難說誰會是最後的贏家,一次買進所有AI概念股票的基金會是更好選擇。
聊天機器人入場門檻沒想像中高:
3. 長期:最後受惠的往往是別的產業
美國前次生產力倍增期間,表現居前類股:
AI相關公司短期股價有機會受到大量資金追捧而上漲,但長期來看,贏家很可能是別人。以前次美國生產力大幅提升時期為例,受益於個人電腦與辦公軟體的普及,美國生產力年增率由1973年至1995年的0.5%,飆升至1995年至2004年的1.4%,美國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也由1.5%倍增至3%。但若看生產力狂飆期間的股市表現,可發現帶動生產力激增的軟體及技術服務與科技硬體及半導體並非漲幅最大的類股,反而是看似沒相關的非必需消費、金融服務與醫療保健類股漲幅最大。個人電腦大幅提高金融服務與醫療保健類股的生產力(原本用紙筆計算變成用電腦計算),一樣時間可以寫出更多報告、研發更多新藥,當然有利營收與獲利;而更高的生產力則伴隨更多的薪水與更少的工作時間,自然有利非必需消費類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