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吃豬肉,幾乎一隻豬從頭到尾都有辦法作為食材,但是怎麼挑又是一門學問。但有資深買菜民眾就發現,其實挑豬肉「避開這部位」其實就鮮少踩雷,也比較不會買到壞掉的肉,讓許多買菜族直呼:長知識了!
該名網友在「爆廢公社」中表示,台灣人愛吃豬肉,但其實「梅花肉」應盡量少吃,雖然口感很好,也是許多老饕的上選,但更是「豬打針的首要部位」,而豬跟人的體質也不同,打針之後的狀況也不一樣,有些梅花肉會出現肉瘤的情況。
而這些肉瘤的顏色,可能是綠色、淺綠、偏黃,有些是已經乾掉變粉狀,有些呈現膏狀、有些是水狀。其中綠色又膏狀水狀的最臭,有類似排泄物的味道,且腫瘤集中在一個位置,或大或小,還有的是分布在整塊梅花肉上,肉販會將這些病變的位置切除,切乾淨後再擺出來賣,所以就算是表面上乾淨,但其實內部還是藏有腫瘤,但並不是攤販不老實,而是沒有處理乾淨。
此外,網友也提到,並非所有豬都會有病變的腫瘤,機率約在6~7成。基本上攤販都會處理的很乾淨,建議還是要吃完整肉塊,加工肉或絞肉品質明顯不一,若是生肉基本上無法造假欺騙。最重要的採買時間也要注意,夏天最好是早上六點到八點去購買,天氣沒變熱前且剛處理好,越晚去買品質越差,最後他強調:「凡事一定要自己親身用心經歷過某個職業,你才能懂那些外人不知道的事,才不會輕易被唬爛,懂一些知識也才不會誤會別人在欺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