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具備頑強的鬥性嗎?
一個族群具備什麼樣的鬥性,那是上帝的安排,基本上可參考以下三個因素:
1. 謀生技能
獅子凶狠,原因是食物會逃、會反抗,若不凶狠,何以維生?綿羊的食物是嫩草,不會移動,不會反抗,經過億萬年演進,自然培養出溫馴可愛的羊性。因而一個族群具備什麼樣的鬥性,首先要看他們依靠什麼技能維生?
遊牧民族逐草而居,必須與人獸爭地盤,還要和嚴苛的大自然對抗,所以善騎善射、嗜殺,日久養成侵略的個性;又因常吃肉,以致高大壯碩、孔武有力。反之務農民族習慣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的穩定生活,所以個性保守,不善搏命,再加上少吃肉,以致身材瘦小,戰鬥力不足;戰時別說上戰場,單單是每天「移防來、移防去」,就可以折騰掉他們半條命。我是海軍,對這點深有體認,因為軍艦「戰時」與「平時」的環境差別不大。
年輕時奉派至陸軍參加演習,擔任「艦炮連絡官」,每天隨著部隊四處移防,住宿於野地,睡到半夜經常被凍醒,起床後首先就要面對到哪裡去盥洗的天大問題。這段刻骨銘心的經驗,日後讓我想起陸軍演習就肅然起敬。
2. 生活環境
物質生活越是艱困的地區,人民的鬥性越是頑強,為了一處水源、一塊耕地,就可能與鄰居拚個你死我活,正所謂「窮鄉僻壤出刁民」。反之,長期生活在安逸、富裕的環境,由於對生活的眷戀,上戰場的意願必然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中國近代戰爭史,表現較佳戰力的三個省分為廣西、湖南、四川。廣西遠離中原,經濟文化水平相對落後,曾一度被稱為「南蠻之地」。湖南地處長江中游,東南西三面環山,境內有四條大河,是標準「山水相交」的崎嶇地形,不利耕作和交通,潮熱多雨的氣候又容易引發天災與疫疾,自古就是艱困之地。四川雖是富庶的「天府之國」,卻也因為富庶,所以為兵家必爭之地;另外四川是多民族匯聚區,民族衝突頻發,因而為了應付外來族群的侵犯,或是取得對內衝突的勝利,四川人養成了驍勇善戰的個性。
再簡單一句話,生活在艱困地區,人民為了活下去,必須養成「與天爭、與人鬥」的頑強個性。
3. 居住緯度
居住在赤道附近,由於氣候炎熱,動不動就流汗,人民懶得勞動,日久養成慵懶、順天知命的習性。緯度逐漸增加,溫度日趨下降,人民比較勤勞。再往高緯度移動,氣候變得寒冷,運動才會讓身體產生熱能,人民勤於工作,因而具備充沛的精力。也所以,寒帶國家如朝鮮、俄羅斯,人民比較凶悍;熱帶國家如肯亞、坦尚尼亞、尚比亞、安哥拉、剛果、衣索比亞等,由於人民順天知命、不善抵抗,容易引發外來強權殖民,或內部野心分子獨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