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用說,諸多國際車廠在不同的技術領域,展現自身造車經驗。
中國電動車只要人民幣10萬,卻讓車廠陷入獲利危機
步步進逼的除了大量的全新車款與夾帶的全新軟硬體技術之外,還有「價格戰」。
在中國諸多的網路科技領域中,「價格戰」屢見不顯,然而偏偏在電動車的領域,面對特斯拉發起的價格戰,卻似乎有些難以招架。一方面是中國政府的電動車補助措施逐步退場,另一面則是電動車汽自身的獲利能力與虧損問題一一浮上檯面。
在過去幾年中國電動車蓬勃發展的時刻,定價廣泛並且彌補傳統燃油車市場的空白,成為中國電動車企業的一大特色,因此不乏可以看到人民幣10多萬(新台幣44萬元以上),甚至10萬以下的車款,成為電動車得以被市場接受的一大競爭力。
然而這樣的價格卻也反映出內捲式競爭下的市場紊亂,不少車款的訂價無法反映出其所搭載的配置、技術成本,難以獲利。因此在銷售策略上出現了「用利潤高的車款弭平虧損」的奇異現象,也顯示了車企為了活下去而花招盡出。
像是哪吒汽車在去年的銷售表現亮眼,實際上是透過利潤低的車款支持下所創造的銷售數字,這樣的策略或許短期內可以創造「奇蹟」,然而缺乏獲利能力對企業長期發展並非好事。如今,有更多一開始鎖定10萬元以下市場的中國車廠早已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特斯拉價格戰衝擊中國車市,競爭對手虧損幅度達531%
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之中,即便是蔚來、小鵬、理想等3家被視為領頭羊的車汽,同樣也面臨未能獲利的困境。
根據近期3家企業發布的2022年財報顯示,蔚來、小鵬、理想的虧損額分別為144.4億元、91.4億元、20.3億元,與2021年相比,虧損擴大的幅度分別259.4%、88.1%、531.4%。
雖然特斯拉並未參與本屆的上海車展,然而這家企業所制定的遊戲規則以及掀起的價格戰,正在從多面向影響著中國的車汽。畢竟特斯拉承受降價的能力幾乎領先檯面上的車企,而且仍在在加大在中國的投資。
越過了分水嶺進入了淘汰賽的環節後,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們可能將面臨第一波的挑戰,在未來的3到5年內,能不能存活、如何存活,都是未知數。無怪乎有市場人士形容接下來的中國市場將如同「絞肉機」,對於這些「曾經的造車新勢力們」進行篩選。
雖然中國的車企在過去幾年掌握了中國市場先機並預先卡位,然而面對夾帶強大研發與製造能力、完整產業鏈與供應鏈、品牌知名度,以及完善銷售管道的國際車廠前來叩關並且吹起反攻號角,在追求降本增效的同時,重質也得重量才能與之抗衡並且從殘酷的淘汰賽中活下來,否則等待的恐怕將是造車大夢的夢醒時分。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