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當今電動車消費發展最快的市場,不只「蔚小理」這類造車新勢力與許多傳統車企競爭,連網路科技業都想進場分一杯羹。然而面臨內捲式競爭同時,國外的對手也前來叩關。中國造車的夢醒時分或許不遠。
中國是電動車的藍海市場,新能源車占總銷量1/4
為期10天的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在27日正式劃下句點,這場中國鬆綁疫情之後第一場的國際級汽車盛宴,成為了中國內外各家車企攻城掠地與火力展示的場所。以「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為首的中國造車新勢力當仁不讓,從汽車設計、行車軟體模組到周邊充電設施與電池技術,無不試圖展現「MIC」的驕傲,與國際車廠一別苗頭。
中國是當今電動車的藍海市場,這點無庸置疑,藉由數據可見端倪。
去年中國的新車市場之中,純電動車與混和式電動車等新能源車就占了總銷售量的1/4左右,這個數字較2021年成長約1倍,於此同時,燃油車的銷量約下跌13%。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率先布局電動車的中國比亞迪與美國特斯拉,上演了另類的中美對抗。
銷售成績成了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底氣,這種跡象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中尤為明顯,特別是在特斯拉這個最強而有力的競爭者缺席的情形之下,不論是比亞迪或是蔚小理的聲勢顯得更為浩大。中國其他傳統車企、中外合資企業或外資車廠的則略形失色。
國際車廠進軍中國市場,期望「後發先至」搶市占率
只不過必須注意的是,在展會或網路上的聲量和企業銷售策略、搶攻市場的野心並不是正相關。在疫情之後重新叩關中國市場的國際車廠,雖然被中國部分網友戲稱為「萬國來朝」,然而他們現身在上海車展代表著煙硝再起,準備掀起反攻。
在中國自身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以及與造車毫不相關卻想進場分一杯羹的網路科技業的「內捲」之下,國際車廠在中國的市場亟欲「後發先至」。
在疫情結束的2023年,對於中國電動車市場與產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分水嶺」,從熱身賽跨入淘汰賽,競爭對手不只在中國國內企業,還有國際車廠。這些變化也都不難從這次的上海車展中,國際車廠帶來的新產品,以及高層們的宣示可見端倪。
例如,豐田汽車(TOYOTA)宣布了兩款全新的車款,並計畫於明年在中國銷售,同時和廣汽合作,加強開發專屬中國市場的純電動車款;本田汽車(HONDA)則宣布將加快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計畫」的時程,預計在2027年時不再推出燃油車款,2035年時,在中國市場只銷售電動車;福斯汽車(Volkswagen)不但帶來了全新的產品,更進一步宣布在中國投資10億歐元打造電動車開發和採購中心,希望藉此加快新車的生產,預計生產週期可縮減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