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會前年1月決議,暫停數位身分證換發作業,主因為資安爭議難以繼續推動,廠商為此求償5.26億元、加上先前採購的機器與場地,還有維持運轉的空調費共5.24億元,如果最後協商破局,約10億元費用將由全民買單。
「數位身分證」是於2018年,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推動,宣布將於2020年啟動,不過由於外界對數位身分證始終存在資安疑慮,因此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前年1月宣布暫緩執行。
不過由於該案當初已經標案發包,廠商購買印製設備,加上場地、維護空調費用已經花了約3.9億元,在政策暫停、恢復執行前,還需要維持運作人事、維護機器等費用,行政院在前年、去年分別編列0.67億,總共衍生而出的費用已經達約5.24億元。
此外,若該政策真的胎死腹中,相關廠商將會向政府求償,最早違約金開價高達10億,經過幾次協商之後才降價到5.26億元,不過加上先前購買機器、維護的場地費用5.24億,總計還是超過10億元。
根據《聯合報》報導,目前央行下轄中央印製廠正與廠商協調違約賠償,案件已經移交至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不過前4次協商均已經破局,本週五將召開第5次協商;據立委賴士葆追查,廠商雖經過協調後,求償違約金從一開始的10億降到5.26億元,但央行根據2021年度合約經算後,認為賠償金1.9億元才合理,因此雙方對賠償金額認知仍存在落差。
賴士葆對此表示,如果廠商不退讓,政府在此案已經負擔與未來將賠償的金額恐怕超過10億,此事必須有人負責,敦促現任行政院長陳建仁、內政部長林右昌出面說明;得標廠商則證實,已經對政策暫緩造成的損失向政府提出求償,賠償金額仍正在協調。
8日下午17:00更新
對於數位身分證計畫中止爭議,行政院代理發言人羅秉成表示,關於中央印製廠與委外廠商間的履約糾紛,正由公共工程委員會積極協調中;內政部與中央印製廠在政策暫緩期間,則依照契約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