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論壇》個資在政府手上你放心嗎?專家推薦這招:留下政府監控民眾的痕跡

2021-03-28 09:00

? 人氣

李柏鋒說,內政部應該開放民眾查詢有誰瀏覽過自己個資的紀錄。(蔡親傑攝)

李柏鋒說,內政部應該開放民眾查詢有誰瀏覽過自己個資的紀錄。(蔡親傑攝)

我國新款國民身分證「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因資安疑慮以及沒有立專法等因素,政府暫停推動。長風基金會27日舉行研討會,邀請法律與科技業者、專家,探討eID未來展望。長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前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提問,在技術面上要如何防範政府濫用數位工具?eID是否應強制換發?開放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柏鋒指出,區塊鏈技術可以當成記錄所有瀏覽個資的工具,不會被隨意篡改。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長風基金會主辦「2021突破論壇」系列活動,27日下午舉行「如何防範政府濫用數位工具:從數位身分證談起」。活動由東吳法研所兼任教授李念祖引言、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主持,與談人為Vpon威朋大數據集團創辦人暨執行長吳詣泓、開放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柏鋒、洽吧智能董事長趙式隆,分別從法律、產業、公民團體層面,看我國數位科技的未來與政府的數位治理。

20210327-長風基金會舉辦「突破論壇」「如何防範政府濫用數位工具:從數位身分證談起」座談,圖為洽吧智能董事長趙式隆。(蔡親傑攝)
趙式隆說,目前政府正在籌組「數位發展部」,是數位監理可以被規格化的契機。(蔡親傑攝)

問答環節時蔡玉玲提問,要怎樣防範政府濫用,怎麼確定資料在政府的手上,不會被隨便看、隨便用,隨便改?李柏鋒表示,以愛沙尼亞為例,有設置個人資料監控系統,誰讀了都有紀錄、不能篡改,採取類似區塊鏈的技術,誰去讀取相關資料都要被記錄下來,分在3個公司不同節點裡,才不會被篡改,也才能知道有沒有人濫用這個系統去讀別人資料。

趙式隆:籌建數位發展部是規格化數位監理的契機

李柏鋒也透露,其實內政部曾表示,我國的戶政單位接觸哪些戶政資料都是有留下紀錄的,但一般人不能去查。李柏鋒說,但他認為應該開放去查,如果真的很擔心,至少也要先匿名呈現,讓民眾知道有多少人忽然去讀自己的資料,成為民眾對抗政府的工具。

程世嘉也補充,區塊鏈技術常被用來當「公開帳本」,不能被篡改,以此記錄下政府瀏覽、監控民眾紀錄的痕跡。

趙式隆則補充,區塊鏈技術能做的是第一步,讓這些瀏覽過程被留下來,難被篡改,但如果操作者是「球員兼裁判」,都是政府,搞到若有什麼弊病時要換執政黨時才能追究,也緩不濟急。

趙式隆說,目前政府正在籌組「數位發展部」,是數位監理可以被規格化的契機。趙式隆也指出,或者需要更多人民、更大的力量來參與,需要一個機制來標準化、組織化、格式化這件事。

在看待維護個資資安上,政府與跨國公司誰的造成的影響可能較大時?李念祖提出3項例子,首先是年初政府因為防疫提出的「電子圍籬2.0」很快找到該管制的人,原因是政府向電信業者調資料。

李念祖:民眾要致力保留「不被強制進入eID系統的權利」

李念祖提醒,目前政府以防疫為由,連緊急權都不需要,已成了常態授權,還指防疫資料28天會銷毀,但李念祖反問台下觀眾「你覺得政府有刪嗎,他說刪了又怎樣,說沒刪又怎樣,為什麼是訂28天呢?」李念祖反問,這樣比起來,跨國電子巨頭和政府,「哪一個比較powerful?」

喜歡這篇文章嗎?

潘維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