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案件層出不窮,舉凡社群平台一頁式廣告詐騙,或是不少不肖人士以投資名義騙取投資人的錢財,甚至在社群上盜用名人肖像吸引民眾上鉤,許多人辛苦積累的積蓄就這樣被騙光了,因此在數位金融時代,學會辨識詐騙手法、提高警覺性,對民眾而言相當重要。對此,內政部刑事警察局預防科警務正劉宗顯也分享防堵詐騙的技巧,教大家學會自保,避免更多人受騙上當。
詐騙手法頻翻新,騙走全台70億元
根據警政署統計,2022年全台民眾被詐騙的金額竟高達近70億元,詐騙方式更是五花八門,像是寄送假的停車繳費簡訊,民眾一旦點擊簡訊提供的連結進入詐騙網頁填寫個人資料與銀行卡號,詐騙集團就可利用這些資料不斷將錢從該戶頭轉出。
除了釣魚簡訊外,劉宗顯進一步說明幾種常見的詐騙手法,提醒民眾務必提高警覺,例如偽裝財經專家提供理財資訊、要求透過網路或ATM解除信用卡分期付款,或是上網購買二手商品,付款後卻沒收到貨,有些詐騙集團甚至假冒親友,謊稱自己出了大事需要金錢援助。
還有不少人以為自己在交友軟體上找到真愛,但對方卻利用他們的信任誘騙匯款,劉宗顯表示,詐騙集團會花時間與受害者噓寒問暖、經營感情,甚至謊稱自己是戰地醫生,因在救援行動中被炸彈炸傷,正在醫院治療,急需一筆高額醫藥費,這些因寂寞尋求陪伴而被詐財的對象橫跨青少年到尋找第二春的中老年人。
劉宗顯坦言,民眾識別詐騙的能力確實有待加強,但詐騙集團推陳出新的手法也是詐騙案件一樁接一樁發生的主因,像是新冠疫情爆發後,許多產業受到衝擊,不少人因此失去穩定收入來源,為求生計而上網尋找投資或工作機會,詐騙集團便藉此誘導求職者或投資人掉入圈套。
騙錢不用耗成本,甚至半年能出獄?
既然網路詐騙這麼多,該如何從源頭進行防堵?劉宗顯解釋,現在很輕易就能在任何網路平台申請新帳號,詐財手段堪稱零成本,只要提供電子信箱就能完成註冊,就算要登記電話也可填寫人頭帳戶的號碼,有些人還會收購或竊取他人帳號來進行詐騙行為,對此,警政署近年也積極與各大社群平台聯繫,但這些平台的總公司都在海外,因此需花費更多時間調閱資料。劉宗顯指出,詐欺的法定刑期通常是5至7年,但實際多半僅判刑1年,有些車手可能只有半年刑期,若要增加出獄後的再犯率,提高刑期是可行辦法。
年輕人更容易上當,假投資詐騙總額最高!
此外,根據警政署統計,最容易被詐騙的年齡層分別是18至23歲以及24到39歲,劉宗顯分析2022年的詐欺案件中,「解除分期付款」案件的平均年齡約為31.8歲;「假網拍」為33.4歲;「假交友徵婚詐財」為37.6歲;「假投資」為40.8歲;「假冒檢警」為60.4歲;「假冒親友」則為60.5歲,其中更以假投資的詐騙金額最高,總被害金額高達37.1億。
劉宗顯提醒,在投資上,高獲利必定伴隨高風險,穩賺不賠、輕鬆獲利等字眼都是詐騙話術,民眾針對投資項目應先多方深入了解,吸收正確的財經知識,千萬別隨便聽信明牌或抱持投機心態。
劉宗顯也強調,在數位金融時代,民眾一定要提高資安意識,收到陌生訊息時務必遵循4不原則,包含不輕易提供身分證或信用卡等個人資料、不隨便點擊來路不明的連結、不透露個人網銀帳號密碼,以及不接受陌生好友邀請,若不慎加入且對方提及投資話題或加入會員等,請盡速將其封鎖,避免踏進詐騙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