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集中投資大型低價股,對股市有何影響?從20世紀美股發展史,看機構化的未來走向

2023-07-11 09:40

? 人氣

綜觀當時機構投資者在紐約股市的成交金額占比,1961年底還不到29%,1974年底增加至51.4%,每月成交金額更是將近70%。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實際操作,集中投資成長股的是一群哈佛出身的年輕菁英。當時他們手上的運用資金比其他富豪還多,為了在有限的合約期間創造最大成果,他們只鎖定幾檔績優股。不管原因為何,一群等級相同的年輕人,依循相同理論往同一個方向努力的結果,出現了五十檔受到追捧的大盤股,市場稱之為「漂亮五十」(Nifty Fifty),形成了紐約股市的兩極化行情。

然而,1973年以後行情開始下滑,當初追捧的五十檔股票陸續崩跌,那些新世代基金經理人全都像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一樣殞落消失。

話題回到現在(1990年)的東京股市。代表日本的大型低價股,股價在三年內漲了七到八倍,一年可以漲兩倍,走出一波大行情。不過,1989年5月底,政府調升官方貼現率後,這波大行情也漸漸式微。不可諱言的,現在的行情預測到整個90年代都走擴張基調。不過,物價稍微有些蠢蠢欲動,金融政策明顯改變。由於這個緣故,新世代偏好的高流動性低價大型股,如果不採取中期的逆勢投資戰略,就不可能延續至今為止的交易型態。

歷史是用來回顧的。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導的和平狀態稱為「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身為全世界最大的債權國,美國可說是邁入了鼎盛時期。1970年初期的紐約股市宣告著美國繁榮時代的結束,當時的環境與現在的東京股市很像,希望這樣的感覺只是我多慮。

此外,機構化現象嚴重,導致選股標的出現兩極化行情,此行情衍生的反作用力使得紐約股市崩跌。紐約道瓊在1000點的高檔支撐線震盪盤整,持續了十年多。那斯達克指數(NASDAQ,美國店頭市場)在這段時間大幅擴張,個人投資回歸股市,那斯達克成為繼紐約證交所的第二大市場。受此趨勢影響,日本的店頭市場未來也將大幅成長。從這一點來看,日本很可能走上當年美國股市的軌跡。

作者介紹:浦上邦雄

首創股市循環理論,日本近代證券史的巨擘。

1931年出生。1949年畢業於神戶市第一神港商業學校,同年進入日興證券工作。前後擔任日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日興國際投資顧問/投資分析部長、日興證券投資信託委託/顧問、日本興業投信首席顧問、興銀第一生命資產/管理首席顧問等職務。

歷任國際技術分析師聯盟副會長、日本證券分析師協會檢定委員、日本技術分析師協會會長。2001年逝世。

著作包括《日本股價分析》(共著、日本經濟新聞社)、《首席圖表專家預測股價'89》(共著、日本經濟新聞社)、《股票市場》(教育社)等。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樂金文化《股市循環的選股時機:日韓證券業必讀經典!解構市場循環模型,每個階段都買到會漲的股票》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