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擅長在他人面前說話,卻可能因為剛進公司或人事異動,而被調到業務部擔任業務員的人不在少數,A就是其中一個。或者,原本應徵的是技術職,進公司之後卻因為參加新人研修,而不得不去跑業務。
一名患者就對我說過:「我因為喜歡一個人寫程式、喜歡接觸電腦,才刻意去應徵系統工程師工作。不過,如果不聽客戶的要求,根本寫不出系統設計案,結果跟客戶之間的溝通交流比想像中要多,讓我很痛苦。」
話說回來,A接受了針對社交恐懼症的認知行為療法,並且在治療後逐漸找回真正的自己。
具體而言,整個治療過程包含改正認知扭曲、放棄採取安全行動後,學習轉移注意力,進行像暴露療法那樣的行為實驗,或是改寫自己的記憶。最終目標是要將症狀改善到不符合患病標準的程度。
A在接受治療的同時,領悟到不少事,其中之一就是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假笑,根本是多此一舉,光用一般的表情就能順利與人對話。他發現,幾乎沒有人會因為跟他對上眼而心情變差。
而且仔細回想,說他「眼神很凶」的,其實只有打工時期那位店長。
A在接受治療後,順利克服怕生狀況,重回職場,業績也越來越好,甚至好到被上司大肆稱讚。
現在的A一邊努力預防症狀復發,一邊活躍於業務工作。他原本就是個工作細心踏實的人,說不定就是這樣的個性讓他深受客戶喜愛。
A的故事令人感動又美好。如果你也和A一樣,因為怕生,以致「跑業務很不順」「無法好好建立人際關係」,建議盡快克服怕生狀況。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到,怕生的人只要想辦法改善,便能成為傑出的業務員。
此外,在搞笑藝人中,就有不少人是在克服怕生狀況後,成為閃耀的大明星。
適度的緊張可提升工作品質
「緊張」與怕生的人形影不離。若能妥善運用適度的緊張感,可以讓人更細心地做好工作準備,提升工作品質;相反地,過度緊張則會讓人十分擔心與不安,陷入「無論做多少準備都沒辦法滿意」的狀態,結果因此失眠,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
接下來就來探討因為太緊張導致「事前準備過頭」的現象。
前面提過,怕生的人做事大多按部就班又認真,事前準備也做得充分又踏實。不過,為了做好準備想東想西,結果花了兩、三個小時,根本無法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從現在起,請下定決心不要再準備過頭了。
當然,依狀況不同,有時多多少少需要一些事前準備。若是如此,請好好決定準備時間的長短。不需要準備得太完美,也不能敷衍了事,做到恰當就好。
不過,應該很多人不知道所謂「恰當」究竟要做到何種程度。
其實就如同我在第三章提議的「十五分鐘鑽牛角尖時間」,工作準備也只需要花十五分鐘處理就好。
我自己的準備方法,是在腦中設想最糟和最好的狀況,然後就結束了。
最糟的狀況是例如明天去拜訪客戶時,被對方大罵:「你的態度太差了,我不會跟你簽約的!」,或是被告知:「我上司不喜歡你,所以不想跟你們公司合作。」
最好的狀況則是自己完全被客戶接受,順利拿到合約。例如被客戶稱讚:「你不錯嘛,只要是你提出來的,我都願意配合。」,或是:「只要是你說的,我都聽,不管什麼合約都拿過來蓋章吧!」
正常來說,上述最糟和最好的狀況都不會在現實中發生。實際上,大部分會出現的,只有客戶說「你講的我都懂,但這個部分能不能再給一點商量空間」這類跟你要折扣的情形。
因此,想完最糟和最好的狀況後,不需要再花時間設想其他情形。這樣一來,大約十五分鐘剛剛好。
作者簡介|清水榮司
精神科醫師。畢業於千葉大學醫學系後,進入千葉大學醫學系附設醫院精神神經科,爾後至普林斯頓大學留學,累積經驗後,擔任千葉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院認知行為生理學教授,兼醫學系附設醫院認知行為治療中心院長與兒童心理發展教育研究中心院長至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智出版《怕生,其實是優勢》
責任編輯/陳秉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