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基會名人理財系列》40歲才存退休金來得及嗎?理財教母林奇芬教你定期定額、掌握股債比例 存到1千萬不是問題

2023-08-04 10:02

? 人氣

退休金不怕太晚準備,最怕的是你不開始,專家分享。(示意圖/取自Pixabay)

退休金不怕太晚準備,最怕的是你不開始,專家分享。(示意圖/取自Pixabay)

人生到了40歲,距離退休年齡剩下不到30年,你規劃好如何存下更多退休金了嗎?你也會擔心自己「退得太早、存得太少、花得太快、活得太久」嗎?財經專家林奇芬認為,就算到了40歲才開始存退休金都不嫌晚,重點是投入多少資金,以及掌握股票與債券的投資比例,做好資產分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他一個月花一半薪水投資,不怕通膨找上門!

退休金要從什麼時候開始準備,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不過林奇芬認為,「最怕的是你不開始」,不論是從哪個階段起步,都要牢記慢慢存錢遠比快速致富更有保障。她表示,常見投資人買下高風險投資產品,賺到錢後又馬上投入另一項投資,導致錢很快消失,她建議每月有計畫拿出固定金額投資,這些錢才會真正轉換為財富。

林奇芬認為定期定額是很好的投資方法,她舉自己兒子為例,每個月強迫投資的比例達50%,並分別投入5檔基金,藉此自動累積一定金額的資產,也讓每月可花費的錢相對縮減,連帶減少衝動性購物的機會。

林奇芬解釋,若以每月1萬5千元的額度進行投資,20年後有機會透過複利存到1000萬元,但前提是投資標的的年報酬率須達10%,如果只有2%或5%,每月就必須投入更多資金,找到投資報酬率高的產品才能省時又省力,可從原本一個月存3萬多元,降到只要1萬3至1萬5左右。

林奇芬老師提供圖表說明。(林奇芬提供)
林奇芬老師提供圖表說明。(林奇芬提供)

股票型基金怎麼選?美股、台股哪個更有競爭力?

至於要選擇什麼金融產品投資?相較於保守的定存或儲蓄險,林奇芬建議以共同基金、ETF等「股票型基金」為主,由於股票的投資報酬率高於債券,且除了有專業經理人協助,基金還有助分散風險,可以更快達到存款目標。

而美國身為資本市場中心,長遠來看會有穩健成長,台灣過去被視為單一股市的新興市場,相對美股而言,穩定性較低,但台股近年表現受科技股帶動,競爭力提升不少,近5年表現更是令人驚豔,長期投資台股基金也是不錯的選擇。

只靠政府勞退根本不夠!掌握「4321」法則存好退休金

面對通膨,也讓人懷疑,透過上述方法存到1千萬元,就足夠退休後的開銷嗎?林奇芬指出,雖然政府的勞退新制規定雇主每月提繳勞工薪資6%作為勞工退休金,但幫助有限,理想中退休後每月可花費的金額應是退休前月薪的6至8成,建議仍要自己做足準備。

對於所得分配,林奇芬自有一套「4321」法則,也就是將每月薪資分為4成房貸、3成一般消費、2成用於投資未來、1成則是保險,林奇芬強調,就算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顧的三明治族群,每月最好也要有2成薪資作為投資儲蓄之用,強迫自己投資,若是不用背負房貸、手頭較寬裕的人,投資的比例可以拉高至5成,有餘裕的時候加碼投資退休金。

40歲和60歲的投資法則大不同!股債比例是關鍵

林奇芬也建議年屆40的投資人,將股票的投資比例提高至8成,債券維持2成左右,由於距離真正退休時間,可採取更積極的投資;到了50歲、55歲再逐步微調股債比例,而不是為了追求短期高獲利,來改變自己的投資決策。

而屆齡退休、已經準備好6、7成退休金的投資人,應更重視資產配置與風險分散,林奇芬認為即將退休的族群若仍想投資股票型基金,可以選擇發展較成熟的區域型基金,但應逐漸拉高債券的投資比例,將股票基金獲利慢慢移轉到債券上,待退休後沒有每月現金流時,再把部分債券基金轉為配息的產品,也可在退休後將手上的股票型基金做循環式投資,分批進場再賣出,如此一來既參與股市成長,也降低投資風險。

最後,林奇芬也提醒,高報酬的金融產品必定存在高風險,不要聽信任何穩賺不賠、年化報酬率極高的投資方案,這極有可能是詐騙手法或缺乏保障的金融產品,如果把錢投進去,很可能血本無歸,慢慢存錢絕對比搶賺快錢的成功率更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