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實驗顯示,人們的選擇會因被呈現選項的方式不同而改變。當呈現的方式為正面的「獲得」時,人們會「保守」地選擇有確定結果的選項;當呈現的方式為負面的「損失」時,會「積極」地選擇賭運氣。類似的實驗被許多不同的學者做過,也都得到類似的答案,我教投資學時,班上的同學也有類似的選擇。
這個現象被稱為「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即相同資訊會因呈現方式不同,導致人們有不同的反應。實務上,研究也發現,理財顧問會利用框架效應行銷金融商品。例如要推銷股票型商品時,會強調獲利潛力,要推銷風險低的債券型商品時會強調保本。
作者介紹:周行一
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名譽教授、《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編輯委員會召集人。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校長、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副院長、財務管理系所主任、商學院投資人研究中心主任、亞洲財務學會理事及副理事長、財務金融學刊總編輯、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赴美留學獲得美國印第安那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及商學博士學位,在美國聖塔克拉拉(Santa Clara)大學任教三年後歸國服務,2018年榮獲韓國成均館大學名譽教育學博士學位。
著有《中美匯流大未來:地緣政治、宏觀經濟、企業經營趨勢》《Life理財學》《不理財也發財!?我的幸福理財書》《經濟學的新世界》《公司管控》《投資學的世界》等書,常於報章雜誌發表專論,公開演講,並為公私立機構之諮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一生金錢無虞平衡理財法》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