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想要深入非洲建立影響力?
1960年代到80年代,席捲非洲的是日本家電製造商,之後三星和LG取而代之,成為非洲最大的品牌,不過最近OPPO、vivo、華為、小米等中國製造商則急起直追。
韓國製造商現在也逐漸面臨和過去日本家電製造商相同的狀況。事實上,在日本製造商進軍非洲之前, 是由湯姆盛(Thomson)及RCA等歐美企業獨霸家電市場,然後日本企業從他們手中奪取了市占率,接著再被韓國企業搶走,現在則是逐漸轉移到中國企業手上。實際上,如同先前所述,中國製造商已經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成為了非洲的最大品牌。
中國已然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對象國家,無論是進口或出口都是最大的對象。
中國進口的是燃料和礦物,約占九成,剩下的是咖啡、紅茶、堅果等食品相關商品;出口的貨物有將近四成是機械、電子機器和零件,剩下的為車輛、塑膠製品和服飾,類型相當廣泛,這些產品的出口金額已經達到了10兆日圓規模。
順帶一提,日本和非洲的貿易,出口到非洲的金額將近約9000億日圓,進口則將近約8500億日圓,兩者都為中國的十分之一以下。
事實上中國開始認真將目標轉向非洲的時間點,是從2003年左右開始,從那之後18年,他們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存在。
中國進軍非洲最大的目的就是「確保資源」。從2003年起,中國因為急速的經濟成長,資源不足成為一大難題,於是策略性地將影響力拓展到非洲,尤其是石油、礦物、稀金屬等,他們將進軍非洲視為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的一環。
另一個目的,則是「創造國際輿論」,要讓國際輿論站在中國那邊,要在聯合國獲得更多的票數。
中國將眾多優秀人才送進聯合國,得到極佳的職位,擴展影響力,這些也都是當成國家戰略在進行。從這點來看,非洲深具魅力,因為非洲在聯合國擁有多達54票。
不論是美國的一票,或小國的一票,因為沒有經濟規模加權,所以是相同的一票,拉攏非洲成為自己的同伴,在創造國際輿論上擁有極大的意義。
不僅如此,近年來,中國也將非洲視為一個「市場」,因為物價水準相近,所以可以直接將中國的商品賣進非洲,非洲也有許多人直接到中國採購,無論是建材還是雜貨還是服飾,什麼都買,而中國因為建材和雜貨很多東西都供給過剩,所以出口這些物品。
於是中國成為了非洲貿易最大的進出口國,他們也大規模進行基礎建設的投資以及人際間交流,已經對非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