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是「國內最具實驗性創意人才扶植平台」,在今年的189件參賽作品中,由科技藝術團隊「穀米機工」以作品《你做了什麼顏色的白日夢》,拿下「潛力新銳」組優選;新銳藝術家邱馳的大型空氣動力裝置《射線景觀》,則獲得「實驗新秀」組優選。
走過疫情,數位科技的普及性不僅深入人們的生活型態,也改變創意展演的生態。在今年第7屆的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的2組優選作品,也運用科技或科學,進行大型互動裝置的創作,展現兼具藝術性、趣味性的感官體驗。
而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的評審們,本身也必須發揮業師指導、陪伴的角色,協助新銳文創人將原初的創意想法,做到最後的呈現。
作品來自多元跨域 打開變化的開放性
此次,擔任評審的豪華朗機工團長、共同創辦人張耿華就提及,他在評選過程中,不斷提醒這些參賽的新銳文創人「到底是在做設計,還是在做藝術?」並且鼓勵他們透過體會、觀察自己生活中,關於「設計、藝術」兩者的差異性。他也強調,一件藝術品不需要要創作人去講很多想法,其實只要把一個想法傳達清楚就可以了。
境衍設計及林柏陽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林柏陽,也以評審的立場,呼籲年輕創作者要珍惜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的資源。他表示,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提供青年學子從學校畢業後的扶植平台與資金資助,讓學生作品從學校的連結,然後再對社會發聲,這樣的機會得來不易,也不容易在藝術界找得到。
在今年189件參賽作品中,林柏陽發現創作者的學術背景,相當多元,不僅有藝術相關科系,也有不少來自於建築系,顯見天空創意節能吸引創作者願意跨域參賽,相當有趣。但張耿華直言,也因為創作者來自於不同領域,當評審評選參賽者五花八門的提案創意,造成相當大的難度,因此評審們必須先釐清評選、討論的內容與方向,才能打出公允的分數。
林柏陽也強調,許多作品只傳達某一個視覺狀態,就會停在那個狀態後,就沒有後續的變化,但現在天空創意節的平台上,已經有許多作品打開開放性,未必只有一個觀點來閱讀作品,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平台匯聚眾多資源 支持創作者做實驗
這次「潛力新銳」組優選作品《你做了什麼顏色的白日夢》,由科技藝術團隊「穀米機工」發想了4個自遙遠宇宙來到地球的「夢怪」,他們以夢為媒介,帶領大家看見自我的渴望。四座造型可愛的白色大型裝置,安置在臺北文創一樓的文化廣場上,民眾拿了手機掃描裝置上的QR CODE,網頁點選並輸入自己的夢境,夢怪就會進行雲端分析,然後從144種燈光顏色中,找到屬於這個夢境的色彩、符合心情的療癒文字與創作音樂,搭配煙霧、或五彩泡泡回饋給體驗的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