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地理位置與歷史背景,香港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貿易與金融中心。香港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地理位置極靠近中國大陸,但又有獨立的司法體系,也保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與法治,因此成為外商開發中國大陸市場的跳板與轉口港,吸引著外國公司前來設立區域營運中心和投資。
受惠於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快速起飛,香港的重要性也水漲船高,吸引大量外資進駐。但近幾年中國大陸限縮香港政經的獨立性,加上中美衝突加劇,外資開始撤出香港,導致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滑落。
《華爾街日報》以「香港與中國的連結曾被視為資產,但現在變成負債」為副標題,點出香港所面臨的困境。
《華爾街日報》報導:The Corporate Retreat From Hong Kong Is Accelerating
外資逐年撤出,中資在港企業數量超越美商
華爾街日報指出,外資逐漸撤出香港,在香港營運的美國企業數目在去年6月降到1,258家,連續4年下降,為2004年來新低;相反的,在香港設立區域總部的中國大陸公司數量增加,30年來首度超越美國公司的數量。
自香港回歸中國大陸以來,歐盟每年都會發布關於香港的報告,而2022年的報告指出,有12.5%的外資將區域中心撤出香港,但在香港的中國大陸企業增加17.5%。香港政府的數據也顯示,2019年至2022年間,地區總部設在香港的外國企業總數穩定下滑,而外國企業在香港的員工人數下降2.5萬人至46.8萬人,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內的金融巨頭減少在香港的職位數量。
至於IPO市場,根據Dealogic的數據,去年香港的IPO交易量下降至134億美元,比2021年下降三分之二以上。今年的交易量更低,截至10月18日,交易量只有35億美元。而根據勤業眾信的數據,中國大陸企業在香港IPO市場的比重增加,市值佔比從2019年的54%增加到2020年的65%。
外資撤出香港後,轉往新加坡設立總部
而外資之所以撤出香港,則要從香港近25年的歷史來看。1997年,英國將香港的主權移交給中國大陸,後者同意讓香港經濟、政治、法律制度保持50年不變,在一國兩制下擁有自治權。但在2019年,因為修訂逃犯條例爭議,香港爆發大規模抗爭,隔年中國大陸對香港實施《香港國安法》,改變香港原有的自由與政經環境。
香港有不同於中國大陸的法律體系,數十年來讓外資企業在此經營得到充分自由與保護。但隨著香港施行更嚴格的國家安全限制、中國大陸對外國企業的打壓、中國大陸自身經濟放緩,以及中美關係日益緊張等因素催化,香港和中國大陸之間的界線已經變得模糊。投資全球科技公司的Serendipity Capital創辦人Rob Jesudason評論,香港現在是中國大陸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