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人們的一般概念中,理工與人文兩個領域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術背景和興趣,學習與自我認知心態也存在明顯差異。在現今新AI大爆發的年代,他們是否會有不同的因應策略?
理工科的學生,通常關注於具體的問題,與知識的實際應用。他們往往在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新的技術等方面,展現出強烈的興趣;並在學習過程中更側重於邏輯思維、規範性、客觀事實與數據;追求普遍性和規律,傾向於尋求通用的解決方案和模式。這使得他們往往能夠理性分析問題,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文科專業的學生則更關注人類經驗、思想和文化。他們經由學習哲學、歷史、文學等知識,對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的理解和詮釋;通常更善於發現並欣賞各種文化、價值觀和思想的差異,也尊重這些差異所帶來的多元性。文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強調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表達。這使得他們在面對問題時,能從多角度思考,願意尊重並接納不同的意見,並用獨特的方式表達個人主觀的觀點。
理工科學生往往具有更強的競爭意識。在科技領域,創新和實用性是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他們更容易在學術研究和就業市場中形成競爭-這種心態有助於他們追求卓越,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而文科學生通常更加重視合作與交流。在文科領域,學術研究往往需要跨學科的合作,並依賴於知識的共享和傳播;也因此,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更注重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的培養。
理工科和文科專業學生對未來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前者往往對未來充滿樂觀和期待,對科技進步充滿信心,相信科技可以解決許多社會問題,幫助人類改善生活。因此,他們會將目標放在創新技術和開發新產品上,以推動社會進步。而文科學生更傾向於關注社會和文化層面的變化。他們意識到科技進步並非萬能,某些問題需要從人文角度來解決。因此,他們常致力於瞭解和解決社會、文化和道德層面的問題。在面對未來時,可能更加在意社會公平和道德價值的實現。
把人們的學習概括地劃分為文科與理科,其實是過往簡單世界的一個便宜行事的作法。簡單世界由於因果較為明確,所處的時代教育資源有限,所以無論東西方,都極為注重教學的效率,更注重學習過程中的專注,與極致成果的追求。這樣的偏科設計,當他們各自面對簡單世界的挑戰時,有機會產生非常傑出的成果;然而由於文科缺乏理科的訓練,理科也缺乏文科素養,在面臨複雜世界的挑戰時,就很可能荒腔走板。
如今我們已經明顯地感受到了種種來自複雜世界的明顯挑戰,這些挑戰往往都是跨學科或不分科,譬如重大工程、政治議題、公衛防疫等有著複雜變因,牽涉到許多人與領域的事情。這種學科邊際模糊的特徵,更突顯簡單世界中專家能力的侷限性;另方面,將更要求對跨領域拼圖的同時掌握,也就是比起個人拚搏或天份的優秀,摒棄狹隘的文理差異的團隊協作,會更加重要。而在個體的層次,我們也應該在AI的加持下,盡可能地進行全方位、跨學科的涉獵。
作者介紹:蘇經天
聯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國鼎生物科技總經理、國光生物科技策略長、和鑫生技開發總經理、聯亞生技開發商務發展副總經理。臺灣大學EMBA高階公共管理組企管碩士,霍華休斯醫學研究院、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康乃爾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博士班,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並曾任科技部審查委員、國家衞生研究院智財、技轉及育成中心評鑑委員、IBM, Research Center for Bioinformatics, Regional顧問、52 Club會長、台灣生物發展協會秘書長。畢生致力於系統化地解決複雜系統的問題,例如(與中央研究院資訊所合作)開發生物資訊模組、知識管理系統、科學文獻評估系統。近期試圖將閱讀書籍所萃取出的抽象概念產出AIGC,經由52 Club的平台,協助忙碌的現代人仍能有效益地學習。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塊文化《新AI與新人類:學習、認知與生命的進化新路程》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