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Netflix《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重新理解心理疾病的真實與疼痛!受傷的靈魂也能不藥而癒

2023-11-17 12:10

? 人氣

但可以確定的是,恰如劇情所闡明,疾病或許都指向了某種失去,例如自我、情感,甚或是珍視的他人,導致患者的人生彷彿被掏空一般,蒼涼又孤寂。舉例來說,過於用力的母親,丟失了身為女人的自己,不再問自己喜歡什麼,因為家人,不知不覺活成了苦行僧;急著證明自己的頂大生,每天都在自我批判,導致內心傷痕累累,遺失那份篤定自我價值的信心;突然喪偶的丈夫,持續懊悔過去,自此無法再前進;專業的護理師,因為那一顆柔軟的心,瞬間變為失能的受困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圖/方格子Vocus提供)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劇照。(圖/取自imdb官網)

於是,失去不僅有關於過去,更會波及到未來。一旦生病,就得花費一輩子的時間撕下偏見,還得不斷跟自己的反常、無能與羞恥纏鬥。而這也解釋為何精神疾病的影響,經常會非常全面、生活化,由內至外,患者每天都要抵抗被疾病代言,可是又得坦承面對自己生病的事實,想必非常煎熬。

也因此,作品從原本的理解精神疾病,隨著劇情,逐漸走向如何跟精神疾病共處,並把討論的主題,一步步推往康復後的回歸社會。到頭來,治療的目標,不僅要減少症狀的干擾,更希望患者可以不只是一個患者。能夠工作,能夠戀愛,能夠養兒育女,能夠被人照顧,同時也能照顧別人,然後學會心疼自己。

是故,醫生會有強迫症,護理師也會罹患憂鬱症,痛苦總是殘酷,並且公平,隨時會降臨到任何人身上。若光靠個人的努力、家屬的奉獻、醫護人員的付出,無法打造出一個「患病不等於毀滅」的世界。就像新冠肺炎屬於公衛議題,精神疾病亦然,唯有包容、理解與尊重,才有機會建構緩衝機制,穩穩地接住每一個失速下墜的靈魂。

(圖/方格子Vocus提供)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劇照。(圖/取自imdb官網)

綜上所述,作品曾於第一集提及的:「沒有人一出生就是病人,也沒有人到最後都還是病人。」,亦能以相較豐厚的層次來理解。它指的不僅是生理上的康復,還有回到認知層面,一個人如何擺脫自我侷限、外在標籤,進一步打破負向的自我驗證預言。

再者,有些精神疾病確實會慢性化,甚至本來就是慢性病,太過強求完全消除,反倒會陷入死胡同。另外,即使痊癒,同樣無法扭轉時空,改寫那些久遠的曾經。

來到最後,不管是患者、家屬或社會,共同的課題正是怎麼從原本的「受害者/潛在罪犯」的視框位移至「倖存者」這一個角度。練習同理、接納,也練習賦權,進而讓遭逢疾病重擊的人,得以繼續書寫、想像不一樣的清晨,而非孤獨地活在永夜。

結語

整體而言,從心理專業的角度來看《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幾乎找不到瑕疵。先以單元劇的方式,細細描繪精神疾病的輪廓,再慢慢收斂人物關係,藉此打造深刻的情感體驗,但又不忘保持幽默、療癒,搭配精妙的金句,點亮觀眾的心房。主題上,除了談論從業人士的拉扯與辛酸之外,更談精神疾病患者重返社會的過程中,可能會遭遇到的內外挑戰,進而不會落於溫情主義,無疑是柔韌有力的優秀作品。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預告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癮君子 Movie Addict(原標題:劇評|受傷的靈魂在喃喃自語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