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聖的《臺灣三部曲》,「可以讓更多人理解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但又已經很陌生的事。」

2018-09-12 16:44

? 人氣

畫裡的男子身材高大、體格粗壯,赤裸著上身、頭戴五色羽毛冠,手臂、小腿上有著圖騰刺青,他的右手拄著長弓、左手拿著羽毛箭,左腳直立、右腳交叉在側,神情有些閒散,看起來像是守城的武士。

這張被稱為「福爾摩沙人」的男子肖像,根據1627年來台的荷籍傳教士甘治士描述所繪,無法確定男子的年紀、職業,就這樣一張簡單的想像畫,勾起400年後一個用影像說故事男人的浪漫想像,他還準備要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重啟大航海時代。

福爾摩莎人(翻拍自「製作福爾摩沙──追尋西洋古書中的台灣身影」第69頁,如果出版社,鄭維中著)
福爾摩莎人(翻拍自「製作福爾摩沙──追尋西洋古書中的台灣身影」第69頁,如果出版社,鄭維中著)

魏德聖最近在媒體面前出現得少了,他似乎在「現在」這個當下銷聲匿跡,但是當他瘦小卻充滿力量的身影出現在面前,這位導演開始滔滔不絕,他還是那個魏德聖,「我想建立一個想像中的美好世界,希望有一個機會,把台灣介紹給大家。」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過去這一年魏德聖鮮少在媒體前曝光,不是因為他不處於台灣的「現在」,而是除了「現在」,他更努力地掘進台灣這片土地的「過去」。近期他因為成名作「海角七號」推出十年而露面,但大夥圍繞的話題,卻是他的下一個計畫《臺灣三部曲》。

「這個計畫醞釀有17年了,最近才開始成形。」魏德聖說要拍《臺灣三部曲》很久了,這是個巨大的計畫,他一直養著這個概念,並且愈養愈大,從單純的拍電影到蓋「豐盛之城」歷史文化體驗園區,已經超越單純的文化創作。

回到最初,勾起魏德聖這一切遠大的夢想藍圖,不過就是400年前的一張畫。

「我不管寫什麼劇本,通常都是從一張照片開始。」17世紀時荷蘭傳教士甘治士(Rev. Georgius Candidius)受荷蘭東印度公司聘用,為了說服公司讓他在台灣傳教,做了一份完整的福爾摩沙人研究報告。透過甘治士的描述,畫師畫出了「福爾摩沙人」這張圖,成為最早的西拉雅族男人樣貌,想不到這張畫在400年後,讓台南出生的魏德聖陷入浪漫的想像,「我感覺畫裡的人是守城武士,在災難來臨前,閒散地等待一個衝突的到來,哇!多棒的一個時代。」

《臺灣三部曲》述說臺灣歷史的開端—超越族群大時代的故事。(圖/文化+)
《臺灣三部曲》述說臺灣歷史的開端—超越族群大時代的故事。(圖/文化+)
400年前台灣的故事吸引著魏德聖,讓他在當代重啟大航海時代。(圖/文化+)
400年前台灣的故事吸引著魏德聖,讓他在當代重啟大航海時代。(圖/文化+)

要不是魏德聖這麼會「腦補」,他也不會拍出《賽德克.巴萊》這樣高成本、大製作的電影,更不會有接下來要耗費好幾個億、花上好幾年才可能做得出來的《臺灣三部曲》。旁人總是告訴魏德聖:「你的人生有《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52 Hz I Love You》,夠了!已經很精彩了!」暗示他別再開啟另一個高難度任務,但魏德聖總是覺得人生還活不到半百,應該可以再做更多。

魏德聖拍海角七號。(圖/文化+)
魏德聖拍海角七號。(圖/文化+)

面對外界質疑及勸退,魏德聖總是樂觀地說:「我也知道這是一個蠻艱難的事,但先做嘛,做了再說,如果歷史是那麼精彩,為什麼要這麼偷工減料。」而他會受到歷史感召,是因為電影給了他作夢的機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