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了這份清單後,發現自己原來對CFO的能力要求只停留在第一項專業技能上。影響力是自己一直比較弱的,而講故事的能力更是自己的命門,平時上臺做個報告都非常緊張。考慮再三,他放棄了這個念頭。
我當時是期待他接受這份挑戰的。如果他願意,那下一步就是制訂具體的行動計畫,比如下一個五年計劃,專門操練自己的影響力,具體行動可以是做一個跨部門專案的領導者,在沒有彙報關係的專案推進中,去學習如何說服他人,如何建立共識,如何用共同的目標激勵小組成員,諸如此類。
目標與行動計畫一旦確立,下一步就要練內功了。拿上面的影響力提升來說,就要列一個詳細的行動計畫,比如下面的一組行動清單:
.參加領導力方面的系列培訓(5年3次)
.閱讀有關領導力方面的書籍(每年讀10本書)
.申請擔任專案組組長(一年內實現)
.列出書單與相關課程(一個月內)
這個將計畫拆解成按時間表展開的行動點,就是一項標準操作。定好的行動,放到每周的周計畫時間表內,按時按點逐一執行。
我從運氣動力學裡獲得兩點深刻的感悟:
.要做得早
.要扎得深
什麼叫「要做得早」?運氣是可以累加的,20歲的時候因為運氣獲得一個領先他人5%的身位,到了30歲,這個領先可能是50%甚至是500%的巨大優勢。早期的一點點優勢,可以隨著路徑依賴的複利效應,日積月累形成一個巨大的優勢。我是在20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走上了企業的內訓師講臺的。當時公司在推廣「七個習慣」的企業文化,總裁希望中層經理能出來當講師做內訓。我是一個偶然的因素舉手報名的,沒想到講這本書的時候讓我不得不更自覺地去實踐這些習慣,比如用大石頭法則管理好時間,於是我的時間效能大大提升,到後來,我可以一年聽讀50本書,寫10萬字原創文章,再做100小時的授課與教練輔導。我很慶幸20年前自己的決定,一個帶來好運的偶然嘗試,竟演化出一系列的能力成長與外部機會。用一句流行的歌詞來形容: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所以,我給年輕人的建議是:多做嘗試,找到一個好的學習平台,比如「樊登讀書會」;跟隨一個行業專家(吳軍老師的課我都訂閱),加入一個社群(我2015年參加「未來商習院」的學習),這些嘗試會給我們打開一個個偶然的契機,只要有一條能帶來複利式成長的路徑依賴,你就可以踏上幸運的小舟,在人生的漂流中收穫一個個驚喜。
什麼是「要扎得深」?簡單來講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很多時候我們沒成功,不是路徑不對,而是扎得還不夠深。我上周輔導過一個學生,他說自己照著我的方法,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以總經理的視角寫分析報告,但兩次開會,總經理都無動於衷。我讓他扔了兩次硬幣,其實兩次都翻到你不想要的一面是很高機率的事件。但你扔十次試試,這時機率就會回歸到它的理論均值。只要方向與方法沒問題,就堅持去做,就算當下的總經理無動於衷,技不壓身,你練就的本領總有被看見的一天。
我覺得運氣是一項對每個人而言都公平的屬性,公平之處在於每個人都有將自己的運氣擴大一點的探索機會。正因為現在行業競爭激烈,就更要把握機會去積極嘗試,讓早期的偶發優勢成為自己人生演算法加持下的持續滾大的雪球。該外向的時候積極出手,該內向的時候苦練內功,直到某一天,你可以傲嬌地謙虛一番:「其實我沒做什麼,我只是比別人多了一點早先的運氣……」
作者介紹:錢自嚴
資深財務人、跨國公司首席全球財務官、浙江大學客座教授、前西門子半導體事業部中國區首席財務官。多次榮獲國內外機構評選的年度中國獎項 CFO 獎項,融管理諮詢、時評寫作、私董教練與財務管理為一體的跨界高手。出版《從總帳到總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2023全新增修版〕世界是平的,大腦是皺的:打破職場認知的60條管理思維》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