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茲提到:「這不是犧牲,能夠參與解決當今世界的重大挑戰,我感到很榮幸。我計畫將我所有的財富都捐給基金會,我將會從世界首富的排行中掉下來,最終退出。」
想想其實很合理,如果我有一大筆錢,也會考慮成立自己的基金會,招募專業團隊來規劃資金的運用與安排。不然就學習巴菲特捐給自己認同且信任的機構,但這樣的機會也講求緣分。
和我的孩子分享了這則新聞後,我問他們:「如果有一天,你們也擁有驚人的財富,你們想要怎麼運用?」一直很喜歡動物的姊弟倆不約而同地說:「我要拿來幫助全世界的動物!」
「很棒喔!不過這個目標有點大,你們可以再思考的更深入一些,例如哪些動物需要優先幫助?牠們遇到什麼困難?可以怎麼幫助牠們?有沒有人已經在做類似的工作?我們可以怎麼學習做得更好?而且不用等到有錢之後,而是現在就可以開始研究,說不定這也會是一份很棒的工作呢!」
這其實也是一種「反推法」的運用,先設定長期目標,再反推階段目標。
讓我感到諷刺的是,我們的傳統教育致力於訓練學生考試,以取得好成績、好工作、好收入⋯⋯卻從沒教導學生要如何好好花錢、有意義的花錢、有效率的花錢,更不用說要花錢協助解決社會問題,甚至有不少人會對捐款回饋社會的人指指點點,實在是非常可惜。
行善新力量,社會企業正夯
基金會雖然是一種常見的公益機構,但是像蓋茲基金會這樣規模龐大的組織,畢竟是相對少數,而且基金會的資金來源必須仰賴捐贈,並不是每個基金會都有穩定的金主支持。相較之下,與眾不同的馬斯克也有他對慈善的獨到觀點。
馬斯克在 2022 年接受 TED 訪問時提到:「SpaceX、Tesla、Neuralink、The Boring Company 都是慈善事業。如果說慈善是對人類的愛,那麼這些公司都是慈善事業。Tesla 正在加速永續能源轉型、SpaceX 正在幫助人類轉型成為多行星物種、Neuralink 協助解決腦部損傷與 AI 的潛在危機、Boring Company 解決惱人的交通問題,這些都是對人類的愛。」
雖然在傳統的觀點裡,不會把企業視為公益機構,但以企業經營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的思維,確實越來越受到大眾矚目。特別是創辦孟加拉鄉村銀行的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博士在 2006 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後,關於「社會企業」的討論就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
社會企業能帶來更大影響
所謂的「社會企業」,簡稱「社企」,簡單地說,是一種介於企業與公益團體之間的組織,社企的經營目標在於協助解決某種社會問題,並以企業經營的方式提供產品或服務。所以在目標上,社企具有公益的精神,而在執行上,又能擁有企業的效率,以及自給自足的財務資源,可說是兼具兩者優點的智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