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用溫度計量雪深、問帶著眼鏡的兒童有沒有近視、油條測風切,素質令人搖頭。除了令人汗顏的報導,網路、報紙、雜誌也充斥著腥羶色新聞,自由時報記者挖苦李艷秋身材,摘錄色情文章內容引起大眾群起撻伐,低落的新聞水準讓資深媒體人也感嘆。
其實,仍有許多記者致力以獨到的觀點,寫出豐富又有深度報導。17名各大媒體知名記者在一年的時間內,到世界各地尋找烏托邦的蹤跡,寫成精彩萬分的報導文學《二十一世紀的烏托邦――17個美好生活型態的新選擇》,舉凡丹麥境內宣稱自治的克里斯欽自由城、賦予失智病友尊嚴的荷蘭阿茲海默村、西班牙卡拉弗無政府主義區、因實施基本收入制度而生活環境轉好的非洲小村,或自給自足、並與大自然共存共榮的紐西蘭家庭。他們看見生活在烏托邦的人懂得從情愛、良善出發,透過自主與創意,達到海闊天空、生生不息的境界,也造就另類生活的典範。
這些人不向個人問題或社會種種威脅低頭,放棄快速生活的步調,對現實提出疑問、傾聽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他們向「做不到」說不,寫下親身實踐新生活模式的故事,以下摘錄書中部分內容,描述一群駭客受夠了財閥和貪污政府,大膽出走建立起自己的「烏托邦」,並在那活出另一種生活的任性典範。
矽谷的另一端:卡拉弗的駭客
前往卡拉弗的路途艱辛。它不是搭乘一個半小時的顛簸區間火車就能到得了的地方,還得長途跋涉走過陡峭的森林。前往卡拉弗的路途之所以艱辛,是因為在與駭客社區見面前,還得先跨過各種虛擬門檻。
二○一一年初,二十多名年輕人從巴塞隆納、塞維亞、畢爾包和其他西班牙大城市搬到加泰隆尼亞的腹地。這群自稱卡拉弗(Calafou)組織的駭客展開了無政府狀態的自主生活,遠離受到大財閥和貪污政治家掌控的體制。
這個駭客組織的官方網站上寫明,原則上他們歡迎訪客。但在此之前,他們想知道一些訪客背景。為什麼我要寫這篇報導,目的為何?我想針對這個主題在何時何地採訪哪些對象?文章打算以何種著作權形式公開?駭客組織開門見山表示,我只有以「創用CC」(Creative Commons)或「自由文化授權」的形式發表文章,他們才歡迎我的到來。
十九世紀時,加泰隆尼亞有近百個此類聚落,其中多數隸屬紡織產業。這樣的系統一直維持運作至二十世紀。六○年代,最後一批工人離開了位於卡拉弗的住宅,工廠在二○○四年正式歇業。在一場大火摧毀主樓的整片屋頂後,地產所有者將土地以十萬歐元的價格賣給加泰隆尼亞全方位合作社下屬機構。該合作社是一個組織社會工作、住宅和農地計畫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