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運彩公司的業績發展有哪些要素?威剛投入運動彩券經營是否有哪些突破與改變?
台灣運彩從二OO八年到二O二二年十四年期間,成長了十二倍,從一年五十億的營收額成長到六百億,台灣運彩總經理林博泰就分享了業績發展以及突破的關鍵。
1、第一屆發行機構給予的寶貴經驗,讓運彩公司少走了一些冤枉路
為了讓一千六百位經銷商支持虛擬投注,運彩公司一開始就跟經銷商在合約裡載明,「虛擬會員的投注,幾乎都回饋給經銷商,甚至有的經銷商拿到的比經營實體投注站的比率還多」。「經銷商晚上即使睡覺沒開門,客人虛擬投注,都還是算經銷商的收入」。有別於第一屆運動彩券時代,投注站、網站、交易風險控管等三大系統,分屬不同的三個機構,運彩公司堅持單一系統商的路線,以免延緩產品推出時程。
2、做好最壞的準備,有能力因應突發變局
台灣運彩一年有大約五.五萬場賽事可供投注,平均每天一百多場,二O二O年三月十二日,NBA美國職籃因新冠疫情宣布無限期延賽,掀起骨牌效應,但運彩公司三月十三日就把緊急應變計劃送進體育署,三月十六日獲得核准。林博泰分享,「緊急應變計劃最主要精神一定要有賽事」,原本不在發行計劃的東歐、非洲、中亞,甚至南美洲國家賽事,只要還有在踢、有在打的,都緊急申請獲准發行。但為對彩迷來說,從NBA、MLB的大菜,變成玩名不見經傳國家的賭注,衝突感很大,於是運彩公司就向體育署爭取放寬七八%獎金支出率上限,以及把平常累積的O.五%發行準備金拿出來加碼,能在宣布無限期延賽的隔天就緊急應變,是因為早已預作準備。
3、適時導入新科技
疫情下,民眾宅在家,運彩公司二O二一年推出,讓申請虛擬下注的會員,透過手機就能快速完成身分驗證,把以往需要兩天的核對身份作業變成不到兩個小時,大大提升線上會員的申請量,也把線上投注的占比拉升至超過整體投注金額的三成。
台灣彩券與博彩研究中心主任劉代洋教授在圓桌體育大會上分享,運彩一路走來其實都是邊做邊學,而且政府的角色應該就是負好監管的責任,不要做過多的干預。技術以及消費者體驗突破也是必須要追求的目標,以二O二二年世足就賣了一二億為例,運彩對於現場轉播跟現場投注的直播連線非常有關係,但由於各國有時差,因此網路投注的便利性就非常重要,為了系統優化,技術廠商找的是希臘的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娛樂投注跟彩卷發行管理的系統商,做統一的系統管理以及更新,以及賠率要訂多少,這些都要透過運算跟縝密的資訊搜集才能完成,確保消費者有最即時的資訊以及友善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