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不只是美國的金融中心,更是全球的金融重鎮,在多數人的印象中,華爾街應該要走在市場尖端,然而不少華爾街的金融巨頭仍在使用60年前的程式語言「Cobol」所撰寫的系統。
根據《路透社》2017年的報告,全美國有43%銀行仍在使用Cobol,平均每天有2,200億條Cobol程式碼仍在運作,處理80%的實體交易與95%的ATM交易。
Cobol早已不是市場主流。根據開源程式平台GitHub在2022年的統計,目前最主流的五大程式語言分別是JavaScript、Python、Java、Typescript與C#,它們都是當今年輕工程師熟悉的程式語言;目前通曉Cobol的年輕工程師寥寥可數,金融業面臨找不到人維護系統的困境。
近年ChatGPT推出後,金融業開始嘗試新的解決方式:用生成式AI撰寫及維護Cobol程式碼。
《華爾街日報》報導:Can AI Solve Legacy Tech Problems? Companies Are Putting It to the Test
美國超過40%金融業者仍在用Cobol,但它早已不是主流
Cobol誕生於1959年,是電腦科學早期的程式碼,主要用於金融業電腦系統,用來處理帳戶與交易資訊。由於Cobol穩定性佳,所以深受美國政府與金融業者倚重,一直被當成政府與銀行系統的支柱,就算到了21世紀,華爾街仍有超過40%的銀行系統使用Cobol程式語言。
系統需要不斷維護,而且技術、商業環境日新月異,系統也需要與時俱進升級,所以金融業一直有Cobol工程師的需求。然而現實是Cobol早已非屬主流,當今企業大多使用C++、JavaScript、Python等程式語言,特別是矽谷的科技巨頭,因此年輕工程師大多學習這些程式語言,根本沒有學習Cobol的誘因。目前能使用Cobol的工程師大多已年逾45歲以上,甚至有將近20%超過55歲,堪稱快要退休的年紀,因此金融業面臨找不到Cobol工程師的困境。
有些人主張,一勞永逸的解決方式是用其他程式語言汰換Cobol,但是金融業最重視穩定運作,更改系統勢必衍生極大的停擺風險。例如2012年,澳洲聯邦銀行將Cobol汰換,整個過程不僅耗時長達5年,耗資10億澳幣(約210億新台幣),期間也遇到許多問題。例如2015年6月,澳洲聯邦銀行支付和線上系統發生故障,多達60萬筆交易資料遺失;3個月後,系統又發生一次重大中斷,導致客戶無法使用信用卡和App。因此,許多金融業者仍然選擇繼續使用Co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