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怎麼進行認知作戰?專家曝背後手法,2階段滲透台灣

2024-07-18 17:54

? 人氣

中國對台灣的認知作戰手法有哪些?(示意圖/取自pixabay)

中國對台灣的認知作戰手法有哪些?(示意圖/取自pixabay)

中國政府對於台灣的認識作戰手法通常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先鋪陳各式各樣的陰謀論,例如台灣在外交上大撒幣,花了太多不值得投入的金錢。在這個階段,中國會大量製作這方面的影片,標題通常會帶有聳動字眼,例如:「台灣外交不為人知的祕密」等。有些人看了之後,就會開始產生一些討論,並且在社群裡頭分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階段陰謀論大約會先鋪陳個半年到一年左右,等到風向帶得差不多了,就會進入第二階段放假消息。例如「我國助巴拉圭建獨棟豪宅,自己卻淪為貧民乞丐」,宣稱蔡英文政府「五年花23億在巴拉圭建6,544戶獨棟別墅,大撒幣讓巴拉圭人民爽住別墅豪宅」。一般人如果過去沒有接收到第一階段陰謀論的訊息,看了頂多笑笑不以為意,但如果在第一階段已經被金錢外交陰謀論給影響的族群,看到這類文章就很容易心中警鈴大作,覺得「果然政府就是亂花錢」。

在第一階段,中國會使用大量的假帳號散播陰謀論,第二個階段需要的參與者反而少,通常只要駭客入侵一個帳號打帶跑,在網路發布一篇敘事符合陰謀論的文章,緊接著跟中國友好的記者寫成新聞報導,搭配下午政論節目播出,前後可能只要動員五名人力,就可以快速炒熱話題。

二階段的認知作戰想要成功,前面第零階段的個資蒐集便扮演重要關鍵。中國政府知道,如果陰謀論鋪陳範圍太廣,反而容易被識破,集中在特定族群裡頭帶風向,才能夠有技巧性的達到目的。舉例而言,蔡英文生活不檢點或賴清德有私生子這類的假訊息,以全台灣有約2,300萬人口來說,中國不會廣泛地讓所有人都接收,而是鎖定約50到100萬容易受到這類主題影響情緒的族群。

於是,在第零階段,中國早已透過蒐集個資和分類統整,了解台灣網路使用者樣貌。例如哪些人喜歡算命、哪些人喜歡可愛動物新聞,資訊蒐集完整後,才能夠決定對哪些人主打哪些主題,他們會比較容易有反應。

過去相關研究認為中國的資訊操作,經常是由政府率先發動,然而近期操作手法顯示,當中包含層層的傳播網絡,不同的行動者也會因為其動機、擁有的工具和能力,而展現出不同的攻擊模式。

在台灣選舉期間,中國如何進行認知作戰?

近年來台灣不論地方層級或是全國性的總統立委選舉,都時常觀察到針對選舉議題的資訊操作痕跡。這些資訊操作的目的,往往不僅止於試圖影響台灣選舉的結果,更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台灣社會內部的對立,形塑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不互信感,進而帶給受聽者資訊超載與政治冷感,對台灣民主制度與社會對話產生排斥與不信任。

在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我們觀察到許多來自中國或透過台灣在地代理人所散布的不實訊息。除了政治動機,有些製造或散布的行動者,也會因為經濟動機而以「去中心化」的方式進行協同操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