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有一個客戶,結婚一年左右時,丈夫卻因為一氧化碳中毒,不幸去世。當時,這位客戶當時已經懷孕8個月,小孩即將出生。但客戶丈夫的保險受益人沒有更改,仍然是他的父母。導致客戶面臨丈夫很早就離世,而孩子還沒有出生,也拿不到丈夫身故保險金的困境。
案例啟示:家庭關係發生變化時(結婚、離婚、生子、親人離世)等,一定要做保險受益人變更。
保險受益人變更的重要
很多台灣人都有買保險、投保率很高,但很少人重視「保險受益人寫法」這件事。尤其是在家庭狀況發生變化,比如結婚、生子,應該要更新受益人資訊。萬一真的發生不幸,保險才可以真正幫助到你想要照顧的人。
保險受益人的2種寫法:指定受益人、法定繼承人
1.指定受益人:可以指定特定人或特定機構,例如指定配偶、子女、兄弟姐妹、慈善機構等作為受益人。
2.法定繼承人:依照民法順位,除配偶外,順序是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等等。

「指定受益人」的指定方式:順位、均分
1.順位:指定第一順位A,若第一順位不在,就是第二順位B繼承,萬一第二順位不在,就是第三順位C。例如指定順位妻子、小孩、父母親、兄弟姊妹等。
2.均分:指的是若寫兩個受益人,那就是兩位受益人各50%。如果受益人寫了四個人,就是各25%。例如:三個小孩各分1/3。
溫馨提醒:我通常都鼓勵客戶,先用「順位」的方式寫指定受益人,將想要指定的親友依照順位排序,都寫完以後,最後再把法定繼承人放上去。
受益人寫法定繼承人,可能的潛在問題...
新冠疫情時,我有位在中國工作的客戶,因為工廠突然發生火災,客戶不幸去世。這位客戶沒有結婚、也沒有子女,保險法定繼承人應該是他的父母。但是,客戶的父親已經去世、母親又已經40年沒有聯繫。最後是客戶的大哥透過FB尋人啟事,才找到了母親。
離婚、家庭關係複雜的情況下,保險最好做指定受益人。避免找不到法定繼承人,沒有人去領理賠金,等於是充公的意思。
3種變更保險受益人的方式
1.找保險業務員,寫受益人變更申請書。
2.透過保險公司的保戶服務,辦理受益人的變更。
3.自行填寫受益人變更申請書,郵寄給保險公司。
快速結論
1.指定受益人的方式,比法定繼承人更完整。
2.透過指定受益人的方式,把理賠金留給真正想要照顧的人。
3.身分變更、家庭狀況變更的時候,記得一定要去做受益人的變更。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理財好聲音(原標題:保險受益人變更的重要:丈夫中毒過世,懷孕8個月的太太卻拿不到理賠…)申請保險理賠竟收到存證信函強制解約!99%的保戶不知道的事,小心保費繳完拿不回來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