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帝汶,你會覺得切·格瓦拉無處不在。
牆上、車上、畫作,甚至連籃球板都參雜著切·格瓦拉的圖像意識,我個人覺得連他們國旗看起來也有切·格瓦拉的存在。
這傳達革命意識的圖像如此普遍,或許跟東帝汶經歷一場場暴動內亂的歷史有關係。
在首都Dili唯一的背包客旅館內,遇到許多定居於東帝汶和印尼的白人,他們跟我閒聊幾句之後,也問了同樣的月經題:「妳是來做生意的嗎?」
進去Dili唯一的百貨公司,妳會開始疑問,是否全東帝汶的外國人都聚集到這百貨公司內了?
講求方便快速又乾淨的外國工作者,是這間百貨的主要客戶,盡管這商場賣的東西價格比外面高,這完全不減那些外國工作者的光顧率,甚至連高級的白人妓女,也選擇這商場的牆壁站。
目前有許多當地居民生活不易,因為以當地生活環境來說,東帝汶物價高得不可思議,但是基層人民收入卻偏低。
一串香蕉2美金,四顆橘子1美金,四顆番茄1.5美金,這是我飛奔去問正跟小販在買菜的修女,所得知的結果,並且看著那修女付了許多美金給小販,我才真的相信這物價(修女總不會騙我了吧!)。
這樣的物價比台灣還要貴,而且賣東西是以”盤”和”串”去計算,不會讓你以”斤”去挑選,這樣的結構也跟許多國家不同呢!
但是我記得,當我在東帝汶某個城市,吃了一碗在當地算是非常便宜的麵,1美金。
我拿10美金給老闆娘找錢,她沒得找,大伙正努力想看看有誰可以換錢時,旁邊一位穿著洗到破掉的衣服、和小孩共同吃一碗麵的當地婦女,直接握著我的手,用簡單的英文跟我說:
『No Problem,I pay!』
那句從她口中說出的話,就像螺旋轉圈一樣,在我腦中一直重複播放著。
明明是比自己窮很多的當地人,卻願意花錢幫我們解危,當下的衝擊不可言喻,當然我也沒有讓她幫我付錢。
我也記得,那些結巴顫抖著,幫忙跟丟我手機的軍人解釋的當地人。
所以說事情是沒有絕對的。
在東帝汶旅遊的日子,路上碰到的外國人,幾乎都是來東帝汶工作的,甚至連我在周末去爬東帝汶最高山Remalau,40幾個攻頂的外國人當中,只有我是單純去旅遊,其它人都是趁不用工作的周末出來玩。
東帝汶政府運用自身的天然資源促進經濟發展,也高薪積極招攬外國人才,隨著大量的外商前往東帝汶投資、NGO團體的幫助,東帝汶的經濟狀況正在迅速茁壯;在NGO組織工作的義大利人,她說如果要在東帝汶找工作,這裡有非常多的機會;在百貨裡當廚師的中國人透露,下個月有將近六十個中國人,要組團前來訪視東帝汶可投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