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座百貨公司:菊元百貨的身世

2015-06-14 18:00

? 人氣

臺灣土地建物會社做為大規模建設開發新建的公司,專精於建築技術的革新與推廣,如鋼板混凝土、鋼骨鋼網混凝土、鋼筋空心磚混凝土、防暑空心磚屋頂等技術皆尤其取得專利,並早在1920年初期便導入美國的異形鋼筋、得到英日專利的乳狀防水劑、日本宇部水泥與萬全瓦等新式建材,並將臺灣生產的高砂磁磚販賣到日本國內。該公司在1930年代前累積之結構、構造工法、材料設備等建築技術面的優異實力,全數灌注在當時最前衛的建築菊元百貨上,由於建造者的背景,目前藏於外皮下的構造,保存了臺灣在當時最先進且精緻的建築技術。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3
初落成的菊元外觀。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臺灣最早的電梯出現在臺北火車站對面的臺灣鐵道飯店,爾後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臺北支店、總督府和遞信部皆有裝設,但一般民眾並無機會搭乘。直到菊元設置電梯,成為前往臺北觀光的熱門景點,許多人到臺北專程前來搭乘,穿著連身制服,戴著白手套的電梯小姐,代表著時代風尚的尖端而被成為仿效對象,也成為婦女外出工作逐漸普遍,並從和式與漢式傳統服裝,轉為坦然穿著洋服上街的時代見證。而菊元所在的臺北城內,因為是日本人生活區域,消費能力高,進口商品也最為高級,是臺灣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櫥窗。

4
菊元百貨所在的榮町為發展自清代成形,歷經日本時代市區改正的商業區。

菊元的建築體以階梯造型呈現,源自紐約為了解決摩天大樓過多造成地面層通風採光不佳,因而管制高樓屋頂造型,制定層疊遞退的都市計畫法令,此設計風潮流行至全世界追求摩登的大都會,即便其他城市的建築密度都遠不及曼哈頓的窘境。臺北城中建築著重外表古典裝飾的歐洲風格,鶴立雞群的菊元,轉著重設備與 機能革新之美國風格,也在五至七樓形成階梯狀退縮,在日照權觀念尚未引進前獨步臺灣,成為其與日本時代其他高樓與百貨公司建築最大的差異,見證二十世紀初期追求世界潮流的建築特色。

另一項空間特色,則為因應都市計畫法令,接續街廓鄰房成就整體都市空間而設置的騎樓。此舉看似動作微小,但觀察同時期日本百貨 公司,由於區域不同,多為獨佔街廓不設騎樓的單棟建築自不必多言,戰後新建的臺灣百貨亦常不做騎樓、獨立於都市街道紋理之外,反映了菊元建築做為大型百貨 公司存在於臺灣的地域自明性。

5
攝於1935年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期間,街道燈光的普及運用,是城市消費行為時間延伸的具體象徵。

戰後菊元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改為臺灣中華國貨公司,繼續做為商場營業,負責人為華南銀行董事長劉啟光,總經理為臺北商會理事長黃及時,依照為抵制 日貨成立的上海國貨聯營公司模式,由國產業者集資經營,爾後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總社也設於該處,並於三樓設置中華特產館;1968年該樓由南洋百貨公司董 事長龔漢生承租,藝人包氏三兄弟的父親實業家包振銘經營,1977年南洋百貨公司倒閉,由葉依仁取得經營權改名洋洋百貨公司,媚登峰企業董事長莊雅清年輕 時曾為該店櫃檯小姐;1979年洋洋百貨公司倒閉,葉依仁潛逃海外。此建築的商場使命完結,除了後繼者經營不善,與臺北主要商業活動由城內東移的發展趨勢 亦相符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